四川中医

访问量:1376399

百家精粹

  • 王笑民应用交泰丸改善恶性肿瘤患者火水未济状态思路探析

    闫梅;念家云;杨永;丁彤晶;杨征征;王笑民;

    近年来,虽然医学不断发展进步,但恶性肿瘤在我国的发病率、死亡率仍不断上升,危害人们的生命健康。王笑民教授认为在肿瘤患者中普遍存在火水未济的状态,肿瘤发生发展与君火不明、相火异位,火水未济的病理状态密切相关,将交泰丸的组方思路精妙应用于肿瘤的治疗中,以肉桂、黄连苦寒辛热共用,一寒一热,明君火制相火,一升一降,交通心肾,使水火既济,扼其根且纠其果,为肿瘤这一疾病的治疗提供独到的经验及指导思路。

    2025年07期 v.43;No.500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0K]
  • 王步青从伏风论治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证经验

    杨娜;王步青;

    咳嗽变异性哮喘是以晨起或夜间阵发性干咳为其唯一或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哮喘,无明显喘息、气促等症状或体征,但存在气道高反应性和可逆性气流受限。现代医学治疗其与典型哮喘相似,然存在易于复发和药物依赖。王步青主任对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诊疗具有独特的诊治思路及用药风格,临床疗效显著。王步青主任认为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核心病机在于“伏风作祟”。伏风指隐匿于体内、伺机而发的潜伏性风邪,相对一般风邪更难祛除,深潜于人体之内而致疾病反复发作、迁延难愈。风袭于外,深伏肺络,同气相求,以应内风,伏风妄动,气道挛急,肺气上逆作咳,故王步青主任认为治疗重点在于祛除伏风,伏邪去、气机调、肺气顺则咳嗽自止,予以加减镇肝熄风汤镇肝息风、降逆止咳、肝肺同调。

    2025年07期 v.43;No.500 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2K]
  • 陈天然治疗肺胀临床经验与学术思想探析

    侯俊;李桃;

    肺胀是一种由多种慢性肺系疾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导致肺气胀满、无法正常敛降的病证,病变部位在肺、脾、肾,久病可累及心,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陈天然主任中医师认为肺胀的病理本质是“本虚标实”,即肺脾肾虚损为本,痰浊、瘀血、水饮壅滞为标,病位主要在肺脾肾,以“脏腑为基、六经为向”为辨证思路,病证结合,活用经方、验方,临床疗效显著。

    2025年07期 v.43;No.500 10-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5K]
  • 曾锋教授基于气血理论治疗肾性水肿经验

    曾卿祥;曾锋;

    肾性水肿是慢性肾脏病进展中的重要临床表现,具有缠绵难愈、易复发的特点。曾锋教授基于气血理论,提出“气血失调”为肾性水肿的核心病机,即气虚、气滞、血瘀三者交互作用,导致水饮内停。临床以补气行水、化气利水、行气消水、活血化瘀利水为治法,强调调和气血以标本兼治。本文结合典型病案,系统阐述其辨证思路及用药特色,为基层中医治疗提供参考。

    2025年07期 v.43;No.500 1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5K]

理论研究

  • “冲脉为病,逆气里急”理论的临证实践探微

    李振华;李腾飞;陈源;张效科;

    冲脉不仅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重要通道,还与脏腑功能密切相关。其通受十二经之气血,素有“五脏六腑之海”“血海”之谓,发挥着调节气血、主生殖和维持脏腑功能稳态的重要作用。“冲脉为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病理状态,其表现不单涉及生殖系统疾患,亦多涉及气机运行之病,典型表现为“逆气里急”,然而“医者识其病者甚少”。张效科教授基于深厚的文献研究与丰富的临床经验,从理论基础、病理表现和临证实践三个层面,系统梳理并深入探讨了“冲脉为病,逆气里急”理论的内涵,展示了该理论在临床诊疗中的实际应用,为多种疾病的中医诊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有助于深化对冲脉功能与病变机制的理解,推动中医理论的传承与创新。

    2025年07期 v.43;No.500 18-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9K]
  • 浅论抑郁症的中医认识

    张凤;曾婧;郑丽;肖莉莉;

    本文通过对抑郁症中医古代文献论述的整理,梳理历代医家对抑郁症认识的深化和发展。通过总结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的部分研究成果,探讨中医药对抑郁症治疗的新视角。提出了抑郁症治疗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期为促进抑郁症的中医诊疗提供新思路和方向。

    2025年07期 v.43;No.500 23-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2K]
  • 祝之友论中医同药异效

    王强;杨洪学;吴强;杜垚森;税川洋;杨果;陈飞;刘铭;

    中医学的两大重要支柱,医和药,医则其道,药则其术。文章论述了祝之友教授的中医同药异效观点并分享其用药经验:特殊剂量、特殊调配、特殊配伍,均对疗效产生重要影响;中药临床效用表现精细且多变,同基原不同入药部位,疗效不同;同基原同部位不同采收时间、炮制方法,功效不同;不同基原临床疗效却表现一致;中医临床工作者应掌握并灵活运用。

    2025年07期 v.43;No.500 30-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3K]

学术探讨

  • 从“肺心同治”理论探析参七补肺养心汤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缓解期的临床运用

    周凯龙;刘陆阳;杨漪;梁帅;仲伟伟;范丽萍;孙月;顾晓通;孙慧媛;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临床常见慢性疾病,具有病情缠绵、病机复杂的特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易感外邪而致病情持续加重。根据治病求本的原则,缓则治其本,缓解期是治疗本病的关键。“肺心同治”理论源于《黄帝内经》的整体观与脏腑经络学说,其思想经张仲景、程玠等医家系统阐述与发挥,为肺心疾病的辨治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基于“肺心同治”理论,解析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缓解期的核心病机:“正气亏虚,痰瘀互结”,肺心不足而致痰瘀内生。阐明针对核心病机并融合国医大师陈可冀院士、岐黄学者史大卓教授、首都名中医王成祥教授的临床经验所创制的经验效方——参七补肺养心汤的遣方用药思路:气血同治以养肺心、辛酸同伍以畅气行、温通相济以运阳气、攻补兼施以祛痰瘀,固本以清源,以期改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心室重构、心力衰竭等不良结局,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缓解期的临床诊疗拓展新思路。

    2025年07期 v.43;No.500 34-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8K]
  • 基于“玄府”理论运用祛风除湿法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经验

    高秦杨;王耀献;

    文章系统总结了王耀献教授基于“玄府”理论运用祛风除湿法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的学术思想及临床辨治体系。王耀献教授从“肾寄玄府”理论内涵出发,结合风湿邪气扰动肾脏玄府的动态病理演变规律(风邪扰动玄府不利、风湿胶结玄府郁滞、湿瘀成癥玄府萎闭),提出“祛风安玄-通络利玄-消癥开玄”三阶段治法,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025年07期 v.43;No.500 39-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8K]
  • 基于“肾精化气”探讨调控间充质干细胞源性细胞外囊泡治疗哮喘思路

    田启慧;李杰;于国竞;邢叶一祎;张通怡;李铎洋;

    “肾精化气”属于中医肾藏象理论的精髓部分,肾精化生肾气,精气充盈肺系,为肺气之本。间充质干细胞源性细胞外囊泡发挥免疫调节、抗炎及促进组织修复再生的显著功能,在哮喘治疗中展现出广阔的前景。间充质干细胞源性细胞外囊泡与中医“肾精化气”理论具有诸多相关性,以此为基点,探究从肾论治哮喘的作用机制,以期为中医药治疗哮喘开辟新思路及提供理论支撑,推动哮喘治疗领域的新发展。

    2025年07期 v.43;No.500 46-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3K]
  • 从象思维窥探富营养化状态下高尿酸血症的辨治思路

    何璐琪;樊明媛;袁久术;邱俊;伏青青;卢定义;谢红艳;高泓;

    浊是机体生理过程中的代谢产物,亦是高尿酸血症发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病因。本文立足象思维经典理论,效法“富营养化状态”的形成模式,长期富营养化饮食状态下,脾肾失司以致精浊代谢失常,浊滞于血,日久气虚血凝,乃至痛痹。文章从象思维探讨富营养化饮食状态下高尿酸血症的发生及本质,以期拓展高尿酸血症的中医辨治思路。

    2025年07期 v.43;No.500 5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3K]
  • 关于八脉交会穴-列缺、照海治疗呃逆的理论探讨

    李欣蕊;周洋宾;魏雅馨;杨燕宇;睢明河;

    八脉交会穴最早见于窦汉卿《针经指南》,其歌诀“列缺任脉行肺系,阴跷照海膈喉咙”首载于明代刘纯《医经小学》。本文通过对古今中医文献的研究,发现肺经、肾经、任脉、阴跷脉的经脉及部分经筋、络脉循行均与膈肌相关,并从穴性、穴位主治、气机升降和病因病机四个角度探讨了列缺配照海治疗呃逆的中医理论基础。另结合现代神经解剖学与神经生化学知识,本文分析并探讨列缺配照海治疗呃逆疾病的神经节段和神经递质理论依据,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2025年07期 v.43;No.500 56-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5K]
  • 基于“体用同调,燮理阴阳”探讨食养在癌因性疲乏中的运用

    段熔辉;王岳;曹建雄;

    本文总结了曹建雄教授运用“体用同调,燮理阴阳”理论调治癌因性疲乏的食养经验。曹建雄教授立足脾胃虚损、生化乏源的核心病机,强调通过饮食调摄滋养脾阴、调和阴阳,系统提出“气味俱薄,淡以护脾;润以养阴,后天为本;清爽畅气,不碍脾胃”三法,形成特色鲜明的食养调治体系。该经验为癌因性疲乏的中医临床调理提供了新的诊疗思路,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2025年07期 v.43;No.500 60-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4K]
  • 基于“君火以明,相火以位”理论治疗自闭症

    黄国林;郑晓裕;肖子杰;李晓倩;李官红;吕英;

    自闭症是一种发育早期出现的神经发育障碍疾病,以社会交往及语言障碍、狭隘兴趣与重复刻板行为为主要特征。吕英教授认为自闭症患儿本属于先天禀赋不足,而“离位相火”是自闭症患儿的一种核心病机,临证上需正确理解“君火以明,相火以位”的本意,意识到坎卦元气不足、厥阴风木升发失司、甲胆不降、阳明失阖是导致相火离位的根本病机。而通过帮助元气、厥阴、甲胆、阳明等界面恢复其原本运行规律,可以帮助离位相火归位,增强元气,达到帮助自闭症患儿缓解症状的目的,从而为临床上治疗自闭症提供新的思路。

    2025年07期 v.43;No.500 66-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2K]
  • 《辨证录》加味二陈汤治疗腺样体肥大之学术思想探微

    万睿;李杨;滕磊;

    腺样体肥大可导致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分泌性中耳炎、鼻-鼻窦炎等疾病,影响儿童颌面及智力发育等,其病因病机可归纳为内因(肺脾肾三脏不足、饮食劳倦)与外因(感受风寒、风热之邪)两个部分,而总的来说属于本虚标实,以内因为关键,内因中又以脾胃虚弱为根本,加之饮食不节、脾胃损伤、运化不及,易化湿生痰。所以腺样体肥大是一种痰证,《辨证录·卷九·痰证门》以二陈汤加味治一身痰块之病,是化痰散结的代表性应用。分析《辨证录》以加味二陈汤治疗痰证的学术思想及腺样体肥大的病因病机,发现应用以该方治疗腺样体肥大有深刻的理论基础和良好的临床疗效。所列验案以二陈汤加味治疗腺样体肥大,也体现了化痰散结法在腺样体肥大中的应用,对腺样体肥大的防治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和学术探讨价值。

    2025年07期 v.43;No.500 70-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7K]
  • 中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应用及骨保护作用机制探讨

    魏志强;王瑞杰;张丽;李晓丽;

    膝骨关节炎(KOA)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退行性关节疾病,主要病理改变以软骨细胞及细胞外基质丢失和异常重塑为主,病变涉及关节软骨、软骨下骨、滑膜、关节囊等结构。由于KOA引起的膝关节疼痛及关节功能障碍等问题,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因此,怎样有效治疗KOA,是临床研究的热点之一。中医药在治疗KOA方面,依托于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独特的理论体系,展现出显著的治疗效果。另外,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中医药治疗KOA骨保护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炎症反应、调控机体氧化应激、抑制基质降解酶表达、调控相关信号通路表达等作用来实现的,通过这些作用及其协同作用,减轻膝关节滑膜炎症,延缓膝关节软骨退变,保护膝关节软骨进一步损伤,进而延缓KOA进程。深入探讨中医药治疗KOA骨保护方面的作用机制,可以为临床诊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案。

    2025年07期 v.43;No.500 75-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1K]
  • 基于五神脏理论探讨儿童抽动障碍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思路

    吕广引;祖夏琳;刘晓芳;

    抽动障碍是以运动或发声性抽动为主的一种神经精神障碍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中医将其归属于“慢惊风”“瘛瘲”等范畴,现代医家多从肝风论治。五神脏理论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五脏藏神为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本文从五神脏理论出发,深入探讨了五脏与抽动障碍的关系,为抽动障碍的中医治疗提供了更为丰富的理论基础及新的思路和方法。

    2025年07期 v.43;No.500 8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7K]
  • 基于“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论治脑卒中后泌尿系感染

    申少珍;杨贺;

    脑卒中后泌尿系感染作为常见并发症,具有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的特点,严重影响患者康复及生活质量。西医治疗多依赖抗生素,但存在耐药性及疗效局限问题。本文基于《灵枢·口问》“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理论,探讨中医论治卒中后泌尿系感染的新思路。卒中患者正气本虚,中焦脾胃气机失调致中气不足,肾失气化固摄,清阳不升、湿热下注,发为淋证。其核心病机以中气虚损为本,痰浊湿热为标,治疗应以补益中气、升阳举陷为主,兼清热利湿。文中结合临床案例,采用补中益气汤合滋肾通关丸加减,显著改善患者尿频、尿痛及尿液浑浊症状,验证了扶正祛邪、标本兼治的疗效。本文强调,针对卒中后泌尿系感染的中医诊治需重视中气不足的核心病机,避免过度清热伤正,为临床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参考。

    2025年07期 v.43;No.500 86-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3K]

临床研究

  • 西红花总苷片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综合征患者心胸部症状(心血瘀阻证)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

    李庭;陈道洪;蒋红丽;毛兵;刘玮;

    目的 研究西红花总苷片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综合征患者心悸、胸闷等心胸部症状(心血瘀阻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综合征患者按1∶1比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予以西红花总苷片,对照组予以安慰剂,疗程7天,1个月后进行随访。主要疗效指标为中医证候总评分、主症评分和次症评分的总有效率,次要疗效指标包括心肌标志物(肌钙蛋白T、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MB)及心电图异常率,中医证候评分变化值、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1个月内复发率。结果 共纳入70例受试者,最终66例进入全分析集(Full analysis set,FAS)(试验组35例,对照组31例),57例进入符合方案集(Per-protocolset,PPS)(试验组30例,对照组27例)。试验组中医证候总评分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FAS:74.29%vs. 48.39%,P=0.030;PPS:73.33%vs. 44.44%,P=0.026)。此外,试验组在中医证候总分的改善程度方面显著高于对照组(FAS:-5.89±1.07 vs.-4.94±1.14,P<0.001;PPS:-5.53±1.18 vs.-4.25±1.14,P<0.001),且心悸、胸闷、胸痛、头晕或头痛、形寒肢冷或怕冷、口唇或爪甲色暗等单项证候评分改善水平同样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心肌标志物、心电图异常比例以及再复发率无显著差异。同时,试验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西红花总苷片可以改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综合征患者心悸、胸闷等心血瘀阻表现,且安全可靠。

    2025年07期 v.43;No.500 90-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3K]
  • 涤痰熄风通络汤联合丁苯酞注射液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熊征宇;陈建伟;盛国法;

    目的 回顾性分析涤痰熄风通络汤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2023年9月~2024年9月于我院治疗的80例AIS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观察组采用涤痰熄风通络汤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对比2组疗效、中医证候积分、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血清神经营养因子水平、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复发率、安全性评价。结果 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有效率高(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NIHSS评分低(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神经生长因子(NGF)、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营养因子3(NT-3)、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大脑中动脉(MC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2组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涤痰熄风通络汤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AIS,脑血流动力学有改善,从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及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

    2025年07期 v.43;No.500 98-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2K]
  • 芪蛭通脑汤在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患者中的疗效及对其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的改善

    杨军锋;杜延军;高东升;

    目的 探讨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患者应用芪蛭通脑汤对其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的影响和具体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2023年1月~2024年12月的86例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给予常规规范西药治疗;观察组43例,在常规基础上加用芪蛭通脑汤治疗。观察两组的炎性因子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神经功能缺损、肢体运动功能、中医症候积分、不良反应及临床疗效的具体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炎性因子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NIHSS评分更低,FM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中医症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芪蛭通脑汤应用于气虚血瘀证脑梗死患者,可帮助其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血液流变学,促进受损神经功能修复,缓解临床症状,提高肢体运动功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疗效确切。

    2025年07期 v.43;No.500 103-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0K]
  • 针刺联合丙泊酚全身麻醉对行全麻下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围术期的影响及肾保护机制初探

    李晓龙;聂清华;

    目的 观察针刺联合丙泊酚全身麻醉对全麻下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围术期的影响,初步分析其肾保护机制。方法 将83例择期行PCNL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对照组(n=41)和观察组(n=42)。对照组于麻醉诱导后即刻静脉持续泵入丙泊酚,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针刺干预。比较两组手术期间丙泊酚用量、术后镇痛药物应用情况[术后首次镇痛泵按压时间、48h补救性镇痛药用量]、疼痛程度[视觉模拟(VAS)评分]、应激反应[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CRP)、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sVCAM-1)]、肾功能指标[血肌酐(SCr)、尿素氮(BUN)]的变化情况,统计麻醉不良反应、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在手术期间,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丙泊酚用量显著降低(P<0.05);术后,观察组首次按压镇痛泵的时间较对照组有所推迟(P<0.05),并且在48小时内,观察组使用补救性镇痛药的量也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t1、t2时的疼痛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t1时HR、MAP均降低,水平降到峰值后开始升高,NE、Cor、CRP、sVCAM-1水平均升高,水平升到峰值后开始降低(P<0.05),观察组t1、t2、t3时HR、MA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NE、Cor、CRP、sVCAM-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t1、t2时SCr、BUN水平均明显高于t0时(P<0.05),且t2时达到峰值后开始降低,观察组t1、t2、t3时SCr、BUN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刺联合丙泊酚应用于全麻下PCNL患者更利于减少术中麻醉药物用量,减轻术后疼痛,降低应激反应,抑制炎症因子表达,保护肾功能,安全性较高,且术后并发症少。

    2025年07期 v.43;No.500 109-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8K]
  • 桑白皮汤联合西药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效果观察及对肺功能的影响

    代玉晖;苗娟娟;许新;

    目的 探讨桑白皮汤联合西药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在郑州西区中院2021年12月~2024年12月收治的100例AECOPD患者,采用摸球法分为对照组(50例)与观察组(50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桑白皮汤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中医症候积分(咳嗽、气短、喘息、发热)、肺功能指标(FVC、FEV_1、PEF)、炎症指标(TWEAK、PCT、IL-1β、IL-17A)与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8.00%>82.00%)(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FVC、FEV_1、PEF高于对照组(P<0.05),TWEAK、PCT、IL-1β、IL-17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咳嗽、气短、喘息、发热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桑白皮汤联合西药治疗AECOPD能改善临床症状,提升肺功能,减少炎性症状,不良反应率低,疗效显著。

    2025年07期 v.43;No.500 117-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9K]
  • “寒热温凉并用法”联合抗病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真实世界研究

    张春梅;李廷林;陈朋;李济科;何世宇;涂翔;钟森;

    目的 在真实世界中研究“寒热温凉并用法”联合西医抗病毒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根据患者的真实治疗情况,分为“寒热温凉并用法”联合抗病毒西药治疗组和西医对照组,回顾性纳入联合治疗组328例和对照组328例临床资料。对照组接受丙酚替诺福韦片治疗;纳入联合治疗组的患者,接受“寒热温凉并用法”中医治疗的累积时间须≥3个月,总观察时间为6个月。结果 观察结束时,联合治疗组在生化学应答、病毒学应答与血清学应答方面比较,和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联合治疗组在改善ALP、γ-GGT、TBIL、TBA等肝功能指标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真实世界临床研究的结果显示:“寒热温凉并用法”联合西医抗病毒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能在有效抑制HBV复制的基础上,显著改善肝功能指标,更全面地恢复肝功能,保肝降酶。体现了中医药治疗慢性肝病的特色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2025年07期 v.43;No.500 122-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5K]
  • 糖肾方对DN气阴两虚证患者足细胞保护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

    丁诚;陈浩;吴雪婷;聂莲莲;严湘磊;高俊丽;刘琨;姚卫国;

    目的 探讨糖肾方对糖尿病肾病(DN)气阴两虚证患者临床疗效、足细胞保护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DN气阴两虚证患者100例,分组方法为区组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50例)和研究组(糖肾方治疗,50例),比较两组临床治疗疗效、中医症候积分、血糖、肾功能、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ACR)、足细胞保护、氧化应激。结果 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82.00%,显著高于对照组64.00%。治疗3月后,两组中医症候积分相较于治疗前均降低,但研究组中医症候积分相较于对照组更低。治疗后3月,两组FBG、2hBG、HbAlc相较于治疗前均降低,研究组FBG、2hBG、HbAlc相较于对照组更低。治疗后3月,两组GFR相较于治疗前升高,两组UA、SCR、BUN、ACR相较于治疗前均降低,研究组GFR相较于对照组更高,UA、SCR、BUN、ACR相较于对照组更低。治疗3月后,两组尿液Podocin、Nephrin、α-SMA排泄水平相较于治疗前均下降,研究组尿液Podocin、Nephrin、α-SMA排泄水平相较于对照组更低。治疗3月后,两组血清GPX4、GSH相较于治疗前均上升,MDA、血清铁相较于治疗前均下降,研究组血清GPX4、GSH相较于对照组更高,MDA、血清铁相较于对照组更低。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 糖肾方应用于治疗DN气阴两虚证患者,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症状,降低血糖和ACR,改善肾功能,修复足细胞损伤,减轻氧化应激。

    2025年07期 v.43;No.500 127-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2K]
  • 冰硼痔疮栓对痔病患者肛门疼痛及生活质量影响的临床研究

    赵希忠;毛红;杨军义;康进;唐平;赵强;江南;

    目的 探讨冰硼痔疮栓对痔病患者肛门疼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2021年1月于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肛肠科收治的110例痔病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56例进行冰硼痔疮栓治疗,对照组54例进行马应龙麝香痔疮栓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的视觉模拟疼痛(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生活质量量表(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74,GQOLI-74)评分和疾病缓解率,并统计比较两组住院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同时记录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肛肠动力学指标,包括最大收缩压(Anal Maximal Contraction Pressure,AMCP)、肛管最长收缩时间(Anal Longest Contraction Time,ALCT)、直肠静息压(Rectal Rest Pressure,RRP)和肛管静息压(Anal Rest Pressure,ARP)等。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AMCP、ALCT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差异性(P>0.05)。观察组治疗后各时间点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GQOLI-74评分、ARP、RRP和疾病缓解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冰硼痔疮栓治疗可以有效缓解痔病患者肛门疼痛,保护肛门直肠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有益于临床。

    2025年07期 v.43;No.500 134-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7K]
  • 关节错缝术联合医用臭氧水穴位注射治疗颈型颈椎病的镇痛作用及机制研究

    赵如意;康献勇;卜献忠;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关节错缝术联合医用臭氧水穴位注射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研究纳入6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仅采用关节错缝术治疗,观察组则在关节错缝术基础上联合医用臭氧水穴位注射治疗。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VAS评分、PPI评分、NDI评分、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P物质(SP)及前列腺素合成酶2(PGS2)水平,评估镇痛效果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VAS评分、PPI评分、NDI评分、IL-6、TNF-α、SP及PGS2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镇痛疗效和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结论 关节错缝术联合医用臭氧水穴位注射治疗可有效降低炎症因子水平,缓解疼痛,并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为颈型颈椎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2025年07期 v.43;No.500 139-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8K]
  • 养血清脑颗粒联合阿立哌唑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神经电生理指标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董瑞萍;高改风;

    目的 探讨养血清脑颗粒、阿立哌唑联合治疗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SP)患者的应用效果及对神经电生理指标、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2年1月~2025年1月我院收治的采用养血清脑颗粒、阿立哌唑联合治疗的SP患者58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收治的采用阿立哌唑治疗的SP患者58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4周、8周后精神症状改善情况、神经电生理指标(P300潜伏期、P300波幅)、认知功能、血清神经营养因子指标[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结果 (1)观察组治疗4周、8周后阳性和阴性症状评定量表(PAN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2)治疗4周、8周后,观察组P300潜伏期低于对照组,P300波幅高于对照组(P<0.05);(3)观察组治疗4周、8周后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4)治疗4周、8周后,观察组NGF、BDNF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5)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8.62%VS 5.1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养血清脑颗粒、阿立哌唑联合治疗可有效缓解精神症状,促进神经系统修复,改善神经电生理功能,减轻认知功能损伤,且安全性可靠。

    2025年07期 v.43;No.500 145-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5K]

药理研究

  • 参芪化痰方对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田静;陶妍敏;郑鸿;刘桠;彭思涵;

    目的 旨在探讨参芪化痰方对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以SD大鼠为研究对象,通过注射链脲佐菌素以及高脂饮食诱导,建立T2DM-NAFLD模型,随机将24只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参芪化痰方组(12.06g/kg·d),每组8只。分别在给药前、给药后第4周和第8周测空腹血糖(FBG);通过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油红O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学形态变化;采16S r 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粪便中的肠道菌群的组成和丰度。结果 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肝脏弥漫重度脂肪变性,肝细胞中可见大量红色脂滴沉积且脂滴大小不等,伴炎细胞浸润及水肿。参芪化痰干预后肝脏弥漫轻度脂肪变性,肝细胞中可见少量红色脂滴沉积且脂滴较小,伴轻度水肿,接近空白组的状态。通过16Sr DNA高通量测序分析发现,参芪化痰方干预后改变了肠道菌群的组成和丰度。在门水平上,拟杆菌门(Bacteroidota)、厚壁菌门(Firmicutes)、脱硫弧菌门(Desulfobacterota)是3组的主要门,但在各组中组成不同。在属水平上,参芪化痰方干预后布劳特氏菌属(Blautia)、乳梭菌属(Lachnoclostridium)、克里斯滕森菌属(Christensenellaceae_R-7_group)显著升高(P<0.05);普雷沃菌属(Prevotellaceae_Ga6A1_group)和UCG-003显著降低(P<0.05)。结论 参芪化痰方可以降低T2DMNAFLD大鼠的FBG水平,修复肝脏病理损伤,以改善炎性浸润、减轻水肿、降低脂质沉积为主,其机制可能与调节大鼠的肠道菌群有关。

    2025年07期 v.43;No.500 150-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90K]
  •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清化逆萎汤抑制CAG伴LGIN“炎-癌”转化的作用机制

    王丽华;张永强;

    目的 探讨清化逆萎汤抑制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炎-癌”转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首先,从TCMSP、HERB数据库中搜集、整理清化逆萎汤(太子参、白术、半夏、麦冬、黄芩、仙鹤草、莪术、白花蛇舌草、半枝莲)9味中药的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从GeneCards、OMIM数据库中搜集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疾病靶点,通过Venny 2.1.0在线软件对以上两者进行交集,即“药物-疾病”交集靶点。然后,应用Cytoscape3.9.01软件绘制“中药-活性成分-交集靶点”网络图,从中筛选出核心成分。运用STRING数据库建议这些交集靶点的蛋白质互作(PPI)网络,进一步确定核心靶点。接着,通过对交集靶点的GO功能、KEGG通路富集分析以获取可能的信号通路。最后,选取部分核心成分、核心靶点,应用Discovery Studio 2019、PyMOL2.6.0和Molecular Operating Environment2019等软件进行分子对接,虚拟验证两者之间的结合能力。结果 通过筛选共获得清化逆萎汤的活性成分共127个,交集靶点共120个;GO分析共获得5164个条目,分别为:BP 4355项,MF523项,CC286项;KEGG通路富集分析揭示了257条信号通路。核心靶点与核心活性成分的分子对接结果良好。结论 清化逆萎汤治疗萎缩性胃炎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核心活性成分为黄芩素、木犀草素、槲皮素、苏荠宁黄酮、刺槐素等,可能通过调节TP53、STAT3、IL6、EGFR、AKT1等靶点和多种信号通路尤其是PI3K-AKT信号通路发挥抑制甚至逆转CAG伴LGIN“炎-癌”的转化作用。

    2025年07期 v.43;No.500 160-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86K]

方药研究

  • 基于“三因胶结”理论探讨金亚明辨治慢性咳嗽组方规律及核心处方的药效学

    邓正亭;赵彤;丁元华;陈伟;薛鹏;金亚明;

    目的 基于“三因胶结”(风、痰、虚胶结致病)理论,系统分析江苏省名中医金亚明治疗慢性咳嗽的用药规律,并通过药效学实验验证核心处方的抗炎、止咳作用,为学术经验传承及中药新药研发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22年9月1日~2023年8月31日泰州市中医院金亚明诊治慢性咳嗽的门诊病历,筛选后建立医案数据库,利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5)进行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分析及k-means聚类,挖掘核心证型、药物配伍规律及核心处方等。结合专家访谈,进一步通过浓氨水引咳实验、二甲苯致耳廓肿胀实验观察核心处方的止咳、抗炎作用。结果 206张处方共涉及113味中药,数据库中常见证候以阴虚肺燥、阴虚痰阻、阴虚痰热、风痰阻肺、风邪犯肺等为主。使用频次超过30次者包括紫菀、甘草、苦杏仁、桑叶、枇杷叶、百部、浙贝母、僵蚕、南沙参、丹参等23味中药,其中四气以寒、温为主,五味以苦、甘、辛居多,归经主要集中在肺、胃、肝、脾经,功效以化痰止咳平喘类、补虚类、解表类及平肝息风类较为集中。核心处方由南沙参、桑叶、枇杷叶、防风、僵蚕等17味中药组成,其配伍契合“养阴清肺祛风”治法。药效学实验表明:在小鼠浓氨水引咳模型中,与模型组相比,磷酸可待因组及核心处方低高剂量组均可减少小鼠咳嗽次数(P<0.05),核心处方高剂量组、磷酸可待因组可显著延长小鼠咳嗽潜伏时间(P<0.05);在小鼠耳廓肿胀实验中,核心处方高剂量组、醋酸泼尼松组耳肿胀度与模型组相比有明显减少(P<0.05),肿胀抑制率分别为25.34%、30.97%。结论 江苏省名中医金亚明治疗慢性咳嗽以“三因胶结”为辨治核心,主张养阴清肺、祛风化痰、寒温并调,所获核心处方兼具止咳抗炎双重活性,为名医经验传承及经典方剂现代化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撑。

    2025年07期 v.43;No.500 169-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6K]
  • 基于数据挖掘探索治疗耳鸣中成药的组方规律

    郭恩钦;方彩珊;陈雪妍;綦向军;张勤修;

    目的 分析治疗耳鸣中成药的组方规律,为临床精准用药及新药研发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基于《新编国家中成药》《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新药转正标准》《中成药标准汇编》和《中国药典》,严格按照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对治疗耳鸣的中成药进行筛选后提取中药,运用Microsoft Excel 2010进行频数统计、SPSS Clementine 12.0软件所提供的Apriori版块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和因子分析,采用系统聚类法中的二分类变量资料的Ochiai算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对最终纳入的173个中成药进行统计分析,中药频次结果显示高频中药以补虚药、利水渗湿药、清热药为主;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显示共得到18条药对关联规则,43条3味中药药组关联规则及20条4味中药药组关联规则,其具代表性的规则有山药→熟地黄、巴戟天→熟地黄、白术→茯苓、牡丹皮→熟地黄等,体现出补益以脾肾为主、健脾化湿、清热养阴的治法特点;聚类分析生成树状图后从中提取出具有关联性的药组8组,因子分析结果显示最终得到公因子10个,二者共同体现出金匮肾气丸、肉苁蓉丸、六味地黄丸、补肝汤等经典方剂的雏形。结论 耳鸣中成药以补益脾肾为核心,融合利湿、清热、活血等多靶点干预,体现了“脾-肾-肝”轴在耳鸣发病中的重要作用,凸显“虚-湿-热-瘀”复合病机理论。

    2025年07期 v.43;No.500 177-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0K]
  • 升麻不同功效使用剂量范围古今临床应用规律探索

    陈泉屹;安艳红;李潇然;蔡秉洋;夏雨晨;王诗尧;杨依萌;肖永华;

    升麻作为常用中药,以其独特功效在中医药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升麻具备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阳引经等多种功效,其疗效的发挥与剂量的精准把握息息相关。本文通过汇总应用升麻的经典古方,建立升麻功效数据库,对升麻不同功效的最佳剂量范围进行了探索。结果发现,小剂量升麻(2.2g~7.4g)多用于升阳引经,中剂量(7.2g~14.4g)主要发表透疹,大剂量(17.6g~41.4g)主要清热解毒,在现代临床应用中也大致相仿。此外,本文对升麻超量应用等问题进行了论述,为升麻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了有益参考。

    2025年07期 v.43;No.500 184-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1K]

文献研究与综述

  • 二仙汤治疗围绝经期高血压伴抑郁的研究进展

    王宇莹;王莹威;何卓航;

    围绝经期高血压,是由卵巢功能减退引起的一种内分泌代谢紊乱的表现,中医属于“眩晕”“脏躁”“郁证”及“绝经前后诸症”等范畴,其发生和发展都与肝肾的功能密切相关。肝脾肾“三阴并调”的经典名方——二仙汤,在治疗围绝经期高血压伴抑郁方面具有广阔的前景。本文将综合近5年的文献资料,归纳总结二仙汤及其单味药的有效成分干预围绝经期高血压伴抑郁的作用机制。本文基于文献资料和临床实践,意在更深一步探索二仙汤治疗围绝经期高血压伴抑郁的理论依据和作用机制。

    2025年07期 v.43;No.500 190-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8K]
  • 中医基于“肠脑同调”理论治疗青少年神经性厌食的研究进展

    曹惠莲;孙香娟;刘付嘉;李鑫鑫;周琬霖;

    青少年神经性厌食(AAN)是一种高死亡率的慢性进食障碍,传统西医治疗存在局限性。近年来,基于微生物-肠-脑轴(MGBA)的研究进展,中医“肠脑同调”理论为AAN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综述了中医通过中药、针灸、推拿等方法调节肠道菌群,改善患儿生理及心理状态的研究进展,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2025年07期 v.43;No.500 195-2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6K]
  • 中医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衰弱研究进展

    王俭;杜继平;谢紫凌;何成诗;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全球高致死率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常与衰弱共存,导致一系列不良事件,严重影响患者健康。中医认为COPD合并衰弱属“肺胀”“虚劳”等范畴,病因涉及增龄、外感、五脏虚损、情志等,病机以气血阴阳亏虚为本,痰瘀为标。治疗上强调调补五脏、补气养血、调和阴阳,综合运用中药(如参苓白术散、固本培元汤)、传统运动疗法(如太极拳、八段锦)、针灸及膏方、食疗等,疗效显著。研究表明,中药可改善肺功能、抑制炎症;传统运动能增强肌力与耐力;针灸通过调节经络延缓肌萎缩。中医多途径干预不仅缓解症状,还提高生活质量,为COPD合并衰弱提供了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凸显了中医整体调理的优势。

    2025年07期 v.43;No.500 201-2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5K]
  • 特应性皮炎的中医药防治研究进展

    曲婉莹;杜文章;

    特应性皮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瘙痒性皮肤病,其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免疫功能紊乱、皮肤屏障缺陷、微生物失衡和遗传因素。本文系统综述了特应性皮炎的病因病机,涉及风湿热邪、脾虚痰蕴、津亏血虚、脉络痹阻等多个方面。治疗时,需根据病因病机确定治疗原则,以健脾化湿、清热解毒、养血润燥、活血化瘀为主,包括单味药物、经方、自拟方、中成药物及常见外治疗方法,以期对临床治疗特应性皮炎提供裨益。

    2025年07期 v.43;No.500 207-2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9K]
  • 基于“微生物-脑-肠轴”理论探讨小儿厌食症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

    孙文君;于莉杰;郭堃;

    小儿厌食症(PA)是儿科常见病,对儿童生长发育危害严重。目前主要的治疗是药物治疗,但远期疗效欠佳,寻找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十分必要。微生物-脑-肠轴(MGBA)是连接中枢神经系统与消化系统的通道,在PA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肠道微生物、神经递质异常、肠道屏障功能受损、大脑食欲调节中枢功能紊乱等对PA的影响,以及基于MGBA理论对PA的治疗现状进行综述。为临床诊疗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助力小儿厌食症综合防治策略的优化。

    2025年07期 v.43;No.500 213-2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2K]
  • 肝郁与生殖的中医认识及诊疗思考

    韩红英;王文君;杨文刚;白岩;

    中医理论中,肝藏血、主疏泄,肾藏精、主封藏,储存与释放。女子的定期排卵和月经来潮,都是肝脏和肾脏之气相互协调作用。随着生殖系统健康问题在社会上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以及中医关于生殖问题研究的深入,近年来临床上开展了大量关于肝郁与生殖的关系研究,随着这些研究的开展,关于其诊疗也有了进一步分析与思考。本文旨在对近年来关于肝郁与生殖的理论、临床研究等成果进行综述,并探讨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为生殖系统疾病临床诊疗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

    2025年07期 v.43;No.500 219-2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4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