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鑫悦;赵晓莹;王明杰;江玉;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作为一种在老年人群体中普遍存在的周围血管疾病,其患病和致残比率正逐年攀升。在中医学中属“脱疽”和“脉痹”范畴,“瘀血”贯穿本病全程。本文基于“玄府-络脉”理论,认为玄府与络脉共同运行气血、输布津液,精神流转不休,若玄府郁闭,气血运行受阻,则络脉瘀痹。治疗以“治风活血法”为指导,“治风”为治疗血瘀证的关键,风药开玄化瘀通络,达开玄府、盈络脉之功。根据ASO的不同阶段,灵活运用风药的特性,发挥“风药”协同增效作用,开通玄府,调畅气血津液运行,恢复玄府-络脉的正常生理结构功能,使精血畅通,充盈络脉。本研究通过探讨中医治疗ASO的思路与方法,为中医治疗该病提供借鉴,并丰富ASO的中医理论框架。
2025年01期 v.43;No.494 3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1K] - 吴俊锐;张彩霞;张珏;魏爱生;
张锡纯对待外感寒温疾病,有其特色理念及论治法则运用,笔者发现其临证治疗外感除遵伤寒论治法,还有尚未被发掘的学术思想,如汗法重汗源,根据病情异同确立滋汗法则;在外感病中,无论伤寒及温病,均注重透热、阴津的保护;对于体虚感实邪的患者,提出祛邪扶正原则,立善后处方;针对治疗中需要用到峻药的方剂,确定新法则、新药以代替,临证随机应变,发掘药物新功效。这些均值得思考与临证运用,提升临床,同时,笔者结合临证和文献分析发现,张氏外感病治法适用于阴虚蕴热体质外感者,给予这一类体质患者外感论治提供思路和方案。
2025年01期 v.43;No.494 4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6K] - 谢利;谢刚;常文明;余德海;李官红;韩林;罗先;苏兰;李东海;何朋芝;
肺癌病机复杂,治疗困难,采用单纯扶正抗癌治疗难以奏效。其由轻到重、由实转虚、由阳转阴的临床特点,符合《伤寒论》六经的阴阳消长变化规律;其感而不发、伺机而动、多种传经方式、缓解后又复发恶化的特点,符合伏邪致病的规律;其高增长、低分化、局部无休止生长而全身不断衰竭的特点,符合相火妄动的致病规律。本文紧密结合六经、伏邪及相火理论,探讨了从肺癌发生、进展、终末的全过程病机演变、治疗原则及方药举隅,以期对肺癌的中医治疗理论及实践有所突破。
2025年01期 v.43;No.494 4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2K] - 姚芝梅;刘晶晶;苏琛;彭鑫;王玉璐;杨欣怡;
文章基于精气神三位一体探讨艾滋病。精气神可分不可离,乃人身三宝,“上药三品,神与气精”,精气神是维护健康,促进康复的真正药物,中药发挥治疗作用的也是通过中药药性的升降浮沉、寒热温凉去调整人体气机,促进人体一气周流,帮助恢复人体内精气神的正常流转。故人体精气神充足,正气不亏,则邪自去。本文试从精气神角度探讨艾滋病的发病与治疗,其发病为邪伏于精,中气受损,神识不安,其治疗当保精、养气、安神三者同时进行,精气神同调。精气神的圆融流转即是恢复人体阴阳平衡的治病方式,人体正气不亏,则邪不可侵,可延缓艾滋病的发病进程。
2025年01期 v.43;No.494 49-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3K] - 周捷;王中亮;何龙霞;
感音神经性聋是耳鼻喉科常见急症,其中药物性聋是其主要病因之一。顺铂具有较强的广谱抗癌作用,但其不可忽略的毒副反应会对耳蜗造成不可逆转的损伤进而导致药物性聋。本文基于“痰瘀毒”交互理论探讨顺铂耳毒性发生机制的中医内涵,并结合西医角度分析并阐明顺铂耳毒性的病因、病机、病位及治则治法。同时梳理了中医药防治顺铂耳毒性的作用机制,以期对顺铂耳毒性的中西医临床研究提供一定的思路与方向。
2025年01期 v.43;No.494 5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9K] - 周荔;
目的:探究在对晚期肺癌化疗治疗过程中开展基于中医“培土生金”论的五音疗法对患者负性心理以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在2021年7月~2023年6月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确诊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排序分组的方式划分对照组(30例,常规五音疗法)和观察组(30例,基于中医“培土生金”论的五音疗法)。针对两组患者在化疗过程中负性心理以及生存质量进行评估。结果:针对两组焦虑抑郁量表(HADS)评分统计,干预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第2周末、干预后第4周末,观察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化疗期间生存质量,肿瘤患者生存质量量表(QLQ-LC43)评分,干预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第2周末、干预后第4周末,观察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晚期肺癌化疗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开展基于中医“培土生金”论的五音疗法可以改善患者负性心理,提升患者生存质量。
2025年01期 v.43;No.494 5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0K] - 白耀琳;罗文萍;齐路明;魏长洪;
本研究旨在探讨六字诀功法在情志养生中的实际应用与作用机制。通过文献研究和机制分析,总结了六字诀在情志调养方面的具体应用,并探讨了其中的作用机制。六字诀的练习可以显著减轻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并提升总体情绪健康水平。其通过调节脏腑阴阳平衡及交感与副交感神经系统等,实现了放松心情、平衡情绪的作用。六字诀作为一种简便易行的养生方法,可以广泛应用于现代情志养生领域,为人们的心理健康提供新的选择。
2025年01期 v.43;No.494 6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6K] - 蔡文津;王珊珊;杨一民;
遗尿症是儿童及青少年的常见病,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在既往的研究中肝相关的遗尿症论述甚少,但“肝所生病……遗溺”自《黄帝内经》时期便已提出,故本文以《黄帝内经》为基础,结合已有的关于肝与遗尿相关论述阐释肝以藏血、舍魂、主筋及肝肾经为基础,通过影响肾、膀胱、阴器、睡眠等参与遗尿的发生并提供不同证型的治疗方药作为参考。
2025年01期 v.43;No.494 6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2K] - 邓楠;刘雁峰;舒畅;李影;郭霖霖;李晶晶;梁峰艳;
胞宫是胎儿生长发育的场所,子宫内膜容受性对胚胎种植成功与否具有重要意义。傅青主是清代著名的妇科大家,对不孕症的治疗颇有见解,并重视胞宫在不孕症中的作用。本文对《傅青主女科》辨治不孕中与胞宫密切相关证型进行分析、总结,将其归纳为壮心肾之火,温经暖胞、滋肾养阴,泻热清胞、补肾泄水,逐水荡胞、健脾化痰,清涤胞宫、填精养血,补益养胞6个方面,为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治疗不孕症提供新思路。
2025年01期 v.43;No.494 67-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1K] - 冯沁祺;刘果;洑晓哲;俞邦;张洪春;
虎杖作为国内外广泛分布的中药材,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之一。虎杖临床功效繁多,本文通过对中医古代文献及现代临床运用的梳理,挖掘古今虎杖的临床运用功效及变化,梳理临床用虎杖通脉散瘀、清热解毒、利尿通淋、通络散风、通腑散结的相关发展变化,在近年来临床运用与药理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其通胆腑、散脂浊、疗风湿、肃肺通便的独特功效,总结梳理虎杖古今“通散”的功用异同,以期有助于临床,同时提供中医药临床的独特视角,丰富对虎杖的认识。
2025年01期 v.43;No.494 7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0K] - 刘冲;周蓓;韦少宣;
肺炎支原体肺炎是一种常见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近年来发病率不断攀升。郑钦安卢铸之医学,作为中医学的重要流派,历经百年发展,形成了独特的“切脉-立法-选药-出方”治病体系。本文基于郑钦安卢铸之医学理论,深入探讨阳虚型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辨证施治之道。研究认为,该病症的根源在于脾肾阳虚,正气不足,伤于寒邪,外感邪气搏结肺络,即伤寒之证。在治疗上,遵循郑钦安卢铸之医学施治思维“有邪祛邪、无邪建中、纳下填精”的次第法则,辨证性选用桂枝法、附子法、附桂法及非附桂法,旨在祛邪健中,培元固本。治疗原则当以扶正祛邪,补肾填精为本,兼顾祛邪健中,围绕肺、脾、肾三脏,通过扶阳抑阴、用阳化阴等方法,最终实现邪消正足的治疗目的与固守正气的致中和状态。本研究为阳虚型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有助于缩短疾病周期,减少复发率,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2025年01期 v.43;No.494 76-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5K]
- 蒋慕蓉;杨文丽;刘秋梅;张可;刘弘毅;
目的:通过分析《本草纲目》中有关汗证的论述、治疗汗证的药物,总结《本草纲目》治疗汗证的用药特点及应用规律,以及在治疗汗证方面的经验。方法:采用文献分析法对《本草纲目》有关治疗汗证的药物进行研究,运用Excel 2021软件建立数据库,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治疗汗证药物的分布、性味及功效应用。结果:123味药物以草部、木部、谷部为主;性味出现最多的是苦寒、辛温,其次为甘平、苦温;记载药物中大部分为无毒药物;内服药物有78种,外用药物有15种,内服外用均可2种;在123味药物中,有60味药物在主治功效中有具体描述,沿用至今的9味为现代治汗常用药,以补虚药、收涩药为主,其余分布在安神药、清热药范畴,值得进一步探究。结论:《本草纲目》中记载汗的生成、病因病机等相关理论,治疗及药物运用中注重分类论治、广集验方、内外同治、食药并用,形成了比较完善论治体系,值得我们学习与继承。
2025年01期 v.43;No.494 101-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4K] - 周正国;李铁;汪莉;
目的:探讨栀子豉汤合百合地黄汤加减治疗肝郁脾虚型失眠的临床疗效及对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本院2019年2月~2023年11月收治的102例肝郁脾虚型失眠症患者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右佐匹克隆片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栀子豉汤合百合地黄汤加减。对比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ISI)、神经递质[血清γ-氨基丁酸(GABA)、5-羟色胺(5-HT)、多巴胺(DA)]水平,分析临床疗效、复发率及安全性。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0.20%>74.51%)(P<0.05);联合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0.00%<45.45%)(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入睡困难、胃脘/胁肋胀痛、食少纳呆、倦怠乏力、多梦、烦躁易怒/抑郁积分均降低,且联合组上述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SQI、ISI评分均降低,且联合组上述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DA水平均降低,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5-HT、GABA水平均增高,且联合组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栀子豉汤合百合地黄汤加减联合右佐匹克隆片治疗肝郁脾虚型失眠症患者疗效更佳,能改善患者睡眠质量,降低失眠严重程度,调控神经递质分泌,且复发率低、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2025年01期 v.43;No.494 108-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5K] - 朱定海;廖文俊;
目的:观察脑络通汤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术后风痰阻络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术后风痰阻络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脑络通汤口服,观察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NIHSS评分、BI评分及肠道菌群丰度变化。结果:观察组疗效(93.33%)显著优于对照组(80.00%)(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与BI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厚壁菌门、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及拟杆菌属、双歧杆菌属的水平较前升高,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络通汤能够显著改善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术后风痰阻络证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提升日常生活质量,提高临床疗效,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肠道菌群紊乱有关。
2025年01期 v.43;No.494 113-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1K] - 席峰;李华;钱志强;
目的:探讨四逆汤加味联合生脉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AMICS)的疗效判断。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2月~2024年2月期间泰州市姜堰中医院急诊科收治的112例AMICS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54例,予以常规西药治疗)与研究组(5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四逆汤加味联合生脉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脏指数(CI)、平均动脉压(MAP)],组织灌注与全身氧代谢指标[尿量(UV)、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_2)、氧合指数(OI)]、血清指标[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一氧化氮合酶(NOS)、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1.38%,对照组为72.22%,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CI、MAP、LVEF及UV、ScvO_2、OI等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AngⅡ、NOS、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6.90%略低于对照组18.52%(P>0.05)。结论:四逆汤加味联合生脉注射液治疗AMICS,可明显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AngⅡ、NOS、TNF-α水平,疗效显著。
2025年01期 v.43;No.494 117-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5K] - 张小波;龙小龙;郑守梁;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中医证型与血清miRNA-183(miR-183)、白细胞介素-17(IL-17)、IL-33及可溶性人基质裂解素2(sST2)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2022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92例AECOPD患者为研究组,并选同期健康体检者83名作为对照组,检测对比两组的血清miR-183、IL-17、IL-33及sST2水平。另参照《中医内科学》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诊疗指南》判定研究组患者的中医证型,并分成痰热郁肺证、痰浊壅肺证、肺肾气虚证三组,检测对比不同中医证型患者的肺功能及miR-183、IL-17、IL-33、sST2水平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miR-183、IL-17、IL-33及sST2水平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2例AECOPD患者中痰热郁肺证33例、痰浊壅肺证28例、肺肾气虚证31例,肺肾两虚证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_1%)均低于痰热郁肺证、痰浊壅肺证(P<0.05),三种中医证型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_1/FVC)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肺肾气虚证的血清miR-183、IL-17、IL-33及sST2水平均高于痰浊壅肺证、痰热郁肺证,且痰热郁肺证以上指标均高于痰浊壅肺证(P<0.05)。结论:AECOPD患者血清miR-183、IL-17、IL-33及sST2水平均与中医证型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可作为中医辨证分型的辅助工具。
2025年01期 v.43;No.494 121-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0K] - 季志娟;佘君慧;何晓丽;陈海华;朱婷;
目的:观察加味补肺汤对特发性肺纤维化(IPF)继发慢性呼吸衰竭(RF)的效果。方法:抽取2021年7月~2023年7月我院收治的IPF继发慢性RF患者8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0例,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补肺汤,对比两组中医证候评分,肺功能、血气指标及免疫应激、炎性指标。结果:治疗2、4周后,观察组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结束时,观察组血清IL-6、IL-8、TGF-β1及MDA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时,观察组FVC、FEV_1、PEF、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及血清SOD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补肺汤结合西药治疗可保护肺组织,改善肺功能,有助于IPF继发慢性RF患者减轻肺组织氧化应激损伤,提升中医证候评分,值得推广。
2025年01期 v.43;No.494 126-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3K] - 袁杰;
目的:探讨青白江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常见中医证候及特征,总结证型规律,为中医药诊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是采用多中心,横断面调查,运用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方法,查阅大量COPD中医辨证分型相关文献并参照朱文锋主编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中医诊断学》第七版本课本四诊信息、辨证纲要及周仲英的《中医内科学》第二版书本有关内容,结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证候诊断标准(2011版)》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最新证候诊断标准制定中医证候调查表。结果:本研究共计调查病例共293例,其中女性126例,男性167例,其中60岁及以上患者多见;在临床症状以气短气促、咳嗽、咳痰、动则喘息加重等最常见;在舌脉方面,以淡白舌、胖大舌、厚腻腐苔、滑脉居多;中医证型方面,以痰浊壅肺证最常见,其次为痰热壅肺证、肺肾气虚、外寒内饮证、风寒证、肺脾气虚证、肺肾气阴两虚、痰蒙神窍证、血瘀证、肺气虚证。结论:青白江区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以男性多见,在年龄方面,以老年患者多见,其在中医证候分布上具有显著差异,以实证为主,实证患者中以痰浊壅肺、痰热壅肺较常见。
2025年01期 v.43;No.494 130-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2K] - 杜宏武;王丽丽;
目的:观察麻杏甘石汤合泻白散加减对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风热闭肺证)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择63例小儿支原体肺炎风热闭肺证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支持治疗加阿奇霉素注射液,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麻杏甘石汤合泻白散加减治疗。评定2组治疗5d后的临床疗效,包括中医证候积分、炎症指标变化、发热、临床主要症状缓解时间及住院日。采用网络药理学和生物信息学统计方法,对核心中药进行活性成分靶点预测,并与支原体肺炎疾病靶点取交集,进一步进行蛋白互作网络构建及功能富集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炎症指标比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更明显(P<0.05);治疗组发热时间、主证消失时间、住院日均比对照组减少(P<0.05)。获得69个疾病与药物成分交集靶点。富集分析提示核心中药从细胞凋亡、炎症反应、调节新陈代谢等多方面发挥作用。结论:麻杏甘石汤合泻白散加减干预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疗效较理想,可明显缓解症状,缩短住院时间。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方式发挥作用。
2025年01期 v.43;No.494 134-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3K] - 石宇云;黄裕华;周海霞;
目的:探究解痉止咳汤联合西医对症干预治疗小儿咳嗽-风痰恋肺证(急性支气管炎)疗效以及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急性支气管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入院时间为2021年1月~2023年12月间,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行氨溴特罗口服液治疗,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解痉止咳汤治疗,治疗1周后,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症状恢复时间以及检测血清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观察记录两组不良反应。结果:联合治疗后,治疗组治疗有效率92.50%高于对照组67.50%,咳嗽消失时间、体温缓解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CRP、PCT水平、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异(P>0.05)。结论:对小儿咳嗽-风痰恋肺证(急性支气管炎)行解痉止咳汤联合氨溴特罗口服液治疗能够有效加快患儿恢复时间,控制炎性反应。
2025年01期 v.43;No.494 139-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0K] - 马从显;储杨敏;李慧娟;
目的:观察温肾利水汤辅助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者疗效及对微炎症状态、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本院2022年01月~2024年01月收治的82例PNS患者分为41例激素组(常规和标准激素治疗)和41例中药组(激素组基础上联合温肾利水汤辅助治疗)。比较两组间治疗疗效,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肾功能指标,微炎症状态和血管内皮功能。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中药组总有效率高于激素组(P<0.05);治疗后,两组主次症中医症状积分均降低(P<0.05),且中药组显著低于激素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Cr和BUN均降低(P<0.05),且中药组显著低于激素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s-CRP、TNF-α和IL-6均降低(P<0.05),且中药组显著低于激素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EGF和AngII均降低(P<0.05),且中药组显著低于激素组(P<0.05)。结论:温肾利水汤辅助治疗PNS疗效确切,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改善微炎症状态和血管内皮功能,值得应用。
2025年01期 v.43;No.494 143-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3K] - 黄艳芳;程志芬;
目的:探讨温肾通络降浊方外敷联合金匮肾气丸治疗糖尿病肾病(DN)合并慢性肾衰竭(CRF)的疗效。方法:将112例DN合并CRF患者随机分为2组,即常规组和中医外治组各56例,常规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联合金匮肾气丸治疗,中医外治组基于以上加予温肾通络降浊方外敷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的中医症候积分,评估两组治疗3个月后的中医证候疗效,对比两组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的肾功能指标[血肌酐(SCr)及血尿素氮(BUN)、尿微量白蛋白(mALB)含量]、糖代谢指标[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 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其他血清生化指标[胱抑素C(Cys-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中医症候积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中医外治组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中医外治组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89.29%vs 73.21%,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肾功能指标(血清Scr、血清BUN、尿mALB)、糖代谢指标(FPG、2hPG及HbAlc)及血清Cys-C、hs-CRP水平相比治疗前呈现显著性降低(P<0.05),其中中医外治组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温肾通络降浊方外敷联合金匮肾气丸治疗DN合并CRF患者的中医疗效显著,能明显减轻患者的中医证候症状,改善其肾功能和糖代谢水平,有效抑制机体炎症反应,并改善肾功能损害。
2025年01期 v.43;No.494 148-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8K] - 沈明霞;叶晨书;马倩雯;
目的:观察何氏加减瓜石汤治疗非超重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对性激素、高雄激素症状的影响。方法:将110例非超重型多囊卵巢综合征(阴虚血燥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中药组予何氏加减瓜石汤治疗,西药组予优思明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月经第3天的血清促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刺激素(FSH)、睾酮(T)、LH/FSH的水平、多毛和痤疮症状的评分以及中医证候积分。结果: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血清LH、LH/FSH、T、痤疮评分、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FSH水平和多毛评分治疗前后无差异(P>0.05)。治疗后中药组LH、LH/FSH、痤疮评分、中医证候积分低于西药组(P<0.05),中药组对“月经量”“口燥咽干”“手脚心热”“大便干结”症状的改善优于西药组(P<0.05),治疗后两组间T水平无差异(P>0.05)。中药组总有效率87.76%,西药组总有效率85.71%,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何氏加减瓜石汤能有效改善非超重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性激素的水平和高雄激素引起的痤疮症状,且对于血清LH、LH/FSH的水平、痤疮症状、中医证候的改善优于优思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25年01期 v.43;No.494 152-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4K] - 郑慧;徐洲;赖丽;张瑞琪;扈晓宇;
目的:探讨经方“麻黄连翘赤小豆-茵陈蒿汤”联合西药治疗重度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1月~2024年1月收治的重度ICP患者63例,随机分配入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30例,对照组33例。对照组采用熊去氧胆酸(UCDA)联合S-腺苷蛋氨酸(SAMe)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麻黄连翘赤小豆-茵陈蒿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皮肤瘙痒程度、总胆汁酸(TBA)、丙氨酸转氨酶(ALT)、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及母婴结局。结果:治疗后两组的瘙痒评分、血清TBA、ALT、AST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试验组TBA水平下降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剖宫产率、羊水粪染率、产后出血率均分别低于对照组,其中剖宫产率、羊水粪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方“麻黄连翘赤小豆-茵陈蒿汤”联合西药的治疗方案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重度ICP的生化指标及母婴结局。
2025年01期 v.43;No.494 156-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6K] - 邓灵娜;赵炜;余莉;符纯美;杨健慧;
目的:探究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影像学改变与补益祛痹汤加减线性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9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以常规治疗患者作为对照组(n=41),将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补益祛痹汤加减的患者作为中药组(n=51)。比较两组的疗效、临床症状体征、血清学指标[肿瘤坏死因子(TNF-α)、类风湿因子(RF)、红细胞沉降(ESR)]、影像学指标[骨侵蚀评分、骨髓水肿评分],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影像学改变与补益祛痹汤加减的线性关系。结果:中药组的总有效率为90.2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3.17%,两组疗效差异有可比性(P<0.05)。治疗后两组的DAS28评分、关节肿胀指数均降低,且中药组低于对照组,双手平均握力均升高,且中药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可比性(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学指标较治疗前均降低,且中药组降低幅度更显著,差异有可比性(P<0.05)。治疗30d后、治疗60d后两组的影像学指标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中药组更低,下降幅度治疗60d后>治疗30d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结果显示,患者的骨侵蚀和骨髓水肿评分与补益祛痹汤加减的治疗时间呈负相关性(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补益祛痹汤加减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具有较好的疗效,且患者的影像学改变与补益祛痹汤加减的治疗时间呈负相关性,可作为补益祛痹汤加减治疗时的疗效监测指标。
2025年01期 v.43;No.494 160-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7K] - 赵强;顾琴;杨军义;康进;唐平;赵希忠;毛红;
目的:观察我科开发研制药食同源产品桑芝羹在调理气阴两虚型老年慢性功能性便秘的效果。方法:将83例气阴两虚型老年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由于观察过程有退组情况发生,实际观察人数每组均为40例。治疗组给予桑芝羹口服,对照组给予红豆薏仁粉口服。结果:治疗组症状量化积分、中医证候量化积分改善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肛管最大收缩压,直肠初始感觉阈值,直肠最大耐受量恢复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桑芝羹能改善肠道运输能力,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2025年01期 v.43;No.494 164-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3K] - 王泉;代丽娜;陈建军;詹力;李石乔;成曦;常旭升;姚潇麟;毛健宇;
目的:探究姚氏带疱组方联合三步外治法对带状疱疹性神经痛患者主观疼痛程度、睡眠质量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7月~2023年7月在本院诊治的90例带状疱疹性神经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普瑞巴林组、姚氏带疱组,各45例。分析2组患者疗效、疼痛程度、睡眠质量、生活质量、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炎症因子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姚氏带疱组总有效率高于普瑞巴林组总有效率(P<0.05)。治疗后2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评分减小(P<0.05),且姚氏带疱组小于普瑞巴林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CD3~+、CD4~+百分比及CD4~+/CD8~+升高(P<0.05),治疗后2组患者CD8~+百分比降低(P<0.05),且姚氏带疱组优于普瑞巴林组(P<0.05)。结论:姚氏带疱组方联合三步外治法治疗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疗效好,可降低疼痛和炎症反应,提高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改善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安全性较好。
2025年01期 v.43;No.494 169-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2K] - 刘芳;张德爱;顾瑞;
目的:探究芩连平胃散加减联合盐酸多西环素治疗玫瑰痤疮(肺胃蕴热型)美容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60例玫瑰痤疮患者,均在我院进行治疗,入院时间为2021年1月~2023年9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行盐酸多西环素口服治疗,观察组30例在其基础上行芩连平胃散加减治疗。8周后,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皮损程度,面部美观度[临床医师红斑评估量表(CEA)、温哥华瘢痕量表(VSS)、面部纹理值],查看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随访6个月后复发情况。结果:经8周治疗,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63.33%(P<0.05);两组红斑、毛细血管扩张、丘疹脓疱等皮疹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降低较多(P<0.05);两组CEA评分、VSS评分以及面部纹理值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降低较多(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与6个月后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芩连平胃散加减联合盐酸多西环素治疗玫瑰痤疮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皮损程度,改善面部美观度,疗效显著,且复发率低。
2025年01期 v.43;No.494 174-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0K] - 贺建龙;黄兰;马宁;孟尚文;孟雨萌;
目的:研究健脾清热化湿方联合穴位贴敷对小儿湿热型腹泻肠黏膜屏障功能、免疫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5月~2023年7月医院收治的85例小儿湿热型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用药方案的差异,分为治疗组(n=43)和对照组(n=42),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穴位贴敷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服用健脾清热化湿方。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消退时间(腹痛、止泻、退热)和不良反应,并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肠粘膜屏障功能(内毒素、D-乳酸、二胺氧化酶)、免疫功能指标(lgA、lgG、CD4+)、炎性因子(IL-1β、TNF-α、IL-6)水平。结果:治疗组的腹痛、止泻、退热消退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内毒素、D-乳酸、二胺氧化酶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IgA、IgG、CD4~+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IL-1β、TNF-α、IL-6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清热化湿方联合穴位贴敷能有效改善小儿湿热型腹泻患儿的临床症状和肠粘膜屏障功能,可能是与调节患儿的免疫功能和炎性水平有关,且安全性较好。
2025年01期 v.43;No.494 178-1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7K] - 刘蓉蓉;徐婷婷;江静;汤智钦;
目的:探究温阳活血汤外敷联合负压引流技术(VSD)在预防压疮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2021年6月~2023年6月期间收治的80例高危压疮患者相关资料予以回顾性分析,依据干预方式不同将接受温阳活血汤外敷联合VSD干预的患者纳入中药组(n=42),仅接受VSD干预的患者纳入对照组(n=38)。比较两组高危压疮患者的压疮风险(Braden压疮评分)、血清因子水平[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白蛋白(ALB)、白介素-6(IL-6)及转铁蛋白(TF)]、舒适程度[舒适状况量表(GCQ)]、创面修复时间和患肢周径。结果:干预后,中药组患者Braden量表感觉、潮湿、活动、移动、营养等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中药组患者血清hs-CRP和IL-6因子含量分别为(9.31±2.76)mg/mL和(22.15±3.46)ng/mL,均低于对照组的(19.37±5.13)mg/mL和(35.41±3.97)ng/mL,而ALB和TF因子含量分别为(32.59±3.27)g/L和(2.96±0.32)g/L,均高于对照组的(28.46±3.32)g/L和(2.41±0.29)g/L(P<0.05)。干预后,中药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和精神的GCQ得分分别为(23.05±3.71)分、(23.99±4.17)分、(14.10±3.10)分和(18.64±2.91)分,均比对照组高(P<0.05)。中药组创面恢复时间和干预后患肢膝上膝下周径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温阳活血汤外敷联合VSD技术能有效降低压疮风险,降低机体炎症反应,提升患者舒适度,缩短创面修复时间并改善患肢水肿程度,具有预防压疮的潜力,且安全性好。
2025年01期 v.43;No.494 182-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4K] - 潘倩;丰芬;熊思宇;梁凡;张利;王蓓蕾;王城城;唐兴;杨啸;徐乙莎;余葱葱;
目的:评价长蛇灸干预慢性疲劳综合征(亚健康态)2周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6例慢性疲劳综合征(亚健康态)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38例(脱落2例,实际纳入36例)和试验组38例(脱落1例,实际纳入37例),健康教育组为对照组,长蛇灸组为试验组,每周3次(每周一、三、五),干预2周,比较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疲劳自评量表(FSAS)积分的变化、不良反应发生率评价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并亚组分析长蛇灸改善CFS(亚健康态)疲劳类型与特征的优势。结果:1.总有效率:试验组总有效率89.2%(33/37)与对照组55.6%(20/36)相比,有统计学差异(χ~2=10.377;P=0.001)。2.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在疲劳类型和疲劳特征积分方面均有显著下降(P<0.05),在降低CFS(亚健康态)患者躯体疲劳积分、精神疲劳积分、疲劳后果积分及疲劳的情境性积分方面,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但在两组间疲劳对睡眠/休息的反应积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本次临床研究期间,无严重不良反应及不良事件发生。结论:本研究发现与健康教育相比,长蛇灸在改善CFS(亚健康态)患者的体力活动、脑力活动,减少日常活动、心理情绪、自然环境等因素对疲劳产生的影响,缓解因疲劳而带来的对情绪、工作与学习效率、日常生活、社交等方面的影响具有优势,但在缓解CFS(亚健康态)患者睡眠、休息后的疲劳优势不明显。
2025年01期 v.43;No.494 187-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1K] - 邵小萍;邵清静;李海燕;朱金凤;朱宜青;薛宇菲;
目的:探讨雷火灸摆阵疗法辅助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期寒哮证的疗效及对T淋巴细胞亚群、炎症因子的影响,为临床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此次试验挑选2022年1月~2023年12月内门诊或病房就诊的支气管哮喘(寒哮证)患者共80例为对象,随机将其分成2组,对照组40例患者实施常规的西药方面治疗,观察组40例患者则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加用雷火灸摆阵疗法予以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及肺功能、血清CRP、IL-4和IFN-γ等指标。结果: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95.00%)相较于对照组(86.25%)更高,差异明显(P<0.05)。肺功能指标方面,两组治疗后全部出现了上升情况,且观察组指标相较于对照组全部出现了上升情况,差异明显(P<0.05)。中医症候积分方面,两组治疗后全部出现了改善情况,且观察组相较于对照组更优,差异明显(P<0.05)。血清CRP、IL-4浓度水平方面,两组患者治疗后全部出现了下降情况,IFN-γ具体的浓度水平全部出现了上升情况,且观察组这些指标的改变幅度相较于对照组更大,差异明显(P<0.05)。结论:雷火灸摆阵疗法在支气管哮喘(寒哮证)治疗中效果显著,可较为明显的把患者肺功能方面的指标予以改善,让其临床方面的症状得以缓解,且Th1/Th2细胞因子的失衡情况得以纠正,抑制呼吸道里面炎症反应方面的情况,最终达到让疾病症状缓解的效果,值得推广。
2025年01期 v.43;No.494 191-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8K] - 邹绍鸿;古英;朱仁豪;
目的:观察颗粒型皮内针联合新型揿针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2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2组。实验组采用颗粒型皮内针联合新型揿针治法,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疗法,两组均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后分析比较两组VAS评分、WOMAC评分、膝关节活动度,并对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1)研究过程中,实验组失访1例,对照组失访3例。最终实验组70例、对照组68例纳入疗效统计;(2)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WOMAC评分及膝关节活动度均明显改善(P<0.05),且实验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颗粒型皮内针联合新型揿针治疗膝骨关节炎(寒湿痹阻证)能显著改善患者膝关节症状及生活质量,显著提高患者膝关节活动度。
2025年01期 v.43;No.494 195-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4K] - 杨华;唐波;
目的:探究揿针疗法配合耳穴压籽对急进高原人群高原反应、胃肠应激反应及血清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急进高原的60例成年健康人作为研究对象,简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行常规干预,不采取任何针刺干预,观察组运用揿针疗法联合耳穴压籽。比较两组进入高原第1d、进入高原第3d、进入高原第5d的高原反应症状评分、胃肠应激反应、生理指标(血氧饱和度、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呼吸频率)及血清CRP变化,并对比两组进入高原前1d、进入高原第3d、进入高原第5d的血红蛋白和皮质醇水平。结果:进入高原第1d、第3d及第5d,两组高原反应症状评分逐渐降低,组内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显著(P<0.05),且观察组进入高原第5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进入高原第1d、第3d及第5d,两组胃肠应激症状评分逐渐降低,组内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显著(P<0.05),且观察组进入高原第1d、3d及5d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SpO_2、HR、收缩压、舒张压、RR组间、时间点及交互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进入高原第3d及5d SpO_2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进入高原第3d及5d收缩压、RR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进入高原第5d HR、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P<0.05);进入高原后1d及第5d,两组CRP水平均高于进入高原前1d,进入高原后第5d,两组CRP水平均低于进入高原后第1d及3d(P<0.05),且观察组进入高原后第5d时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进入高原后第1d及第5d,两组血红蛋白、血浆皮质醇水平均高于进入高原前1d,进入高原后第5d,两组血红蛋白、血浆皮质醇水平均低于进入高原后第1d(P<0.05),且观察组进入高原后第5d时血浆皮质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揿针疗法联合耳穴压籽可改善急进高原人群的急性高原反应症状和胃肠应激状态,改善患者血氧饱和度、血压和呼吸频率,缓解体内应激反应和炎症反应,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2025年01期 v.43;No.494 198-2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