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中医

访问量:1376399

百家精粹

  • 四川地区超重人群中医治未病穴位埋线综合方案临床实践专家共识

    王瑷萍;马界;寇潇月;王艳杰;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超重肥胖问题愈加凸显,受到普遍关注。在体重管理中,除生活方式调理外,中医特色穴位埋线的应用较为普遍,并在临床实践中呈现显著的优势。为规范超重人群的临床管理,提供个性化诊疗方案,基于中医穴位埋线减重的前期临床应用现状与科研进展,结合四川地区的临床实践经验,编写《四川地区超重人群中医治未病穴位埋线综合方案临床实践专家共识》,旨在进一步提高四川地区体重管理的疗效水平。

    2025年10期 v.43;No.503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2K]
  • 川渝地区雄激素性秃发中医外治法应用专家共识

    万远芳;周汛;肖敏;

    雄激素性秃发(AGA)是以渐进性毛囊微小化为临床特征的常见非瘢痕性脱发。目前中医外治法在治疗AGA已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但临床实践时缺乏规范及循证医学证据。本共识在参照国内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制定,为中医外治在雄激素性秃发的临床应用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性参考。该共识呈现了川渝地区专家形成的阶段性综合看法,并体现出明显的地区特征,未来随着新兴循证医学证据的涌现,将持续进行完善和更新。

    2025年10期 v.43;No.503 10-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0K]
  • 张锡纯滑石用药经验探析

    刘云帆;王茜;张一昕;

    张锡纯临证精通药性,灵活配伍,随证选量,守正创新。其运用滑石经验丰富,认为滑石凉润滑利,善通窍络,可治身热、癃闭、泻痢、女子乳难、胃中积聚等证。临床常根据患者体质、病情,合理选择药物配伍以及用量,体现了其安全用药的药物警戒思想,为后世学者提供了很好的临床经验和治疗思路。本文主要从滑石的性效特点、配伍特色、新方创制、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阐释发挥,与同道共参。

    2025年10期 v.43;No.503 17-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7K]
  • 赵慧玲教授泻血疗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证发微

    白芳芳;马洪皓;赵慧玲;李平;郝千莹;刘嘉涛;

    高血压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率较高,且易造成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中医治疗高血压渊源已久,尤其通过外治法治疗该病具有显著优势,可防止或减少药物副作用的发生。本文通过对赵慧玲教授运用泻血疗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证经验展开论述,整理古籍中泻血疗法的理论渊源,阐述泻血疗法应用于原发性高血压之实证及虚实夹杂证,发挥其平肝熄风、清肝泻火、清化痰热、活血化瘀、宣通气血之效,并遵循辨证循经取穴、辨证分型定量泻血、病症标本缓急泻血原则等,为中医泻血疗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提供理论依据,并对中医外治法治疗高血压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2025年10期 v.43;No.503 23-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7K]
  • 基于癌毒理论浅析王笑民教授以地黄丸为基础方治疗肿瘤的思路

    孙章耀;王笑民;马婷婷;丁彤晶;潘元灿;韩瑞洋;

    通常认为,癌毒是以机体“正虚”为基础,兼以内外各种病邪因素,同时作用于机体而产生的特异性致病因子,是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因素。多位医家认为癌毒属阳热之邪,且其性炽烈,兼夹气滞、痰饮、瘀血等。王笑民教授结合癌毒特性,将其简要概括成“燚”的病理状态,其入侵机体后易耗气伤阴,临床中肿瘤患者多见阴虚类证候。地黄丸作为滋补肝肾阴血的基础药方,广泛应用于阴虚类肿瘤患者的辨证施治中。本文通过对地黄丸组方的分析,分别从滋阴培本抗癌毒、清解消燚化癌毒、临证治疗清补兼施三个方面阐述地黄丸为基础方治疗肿瘤的新思路,结合笔者跟随王笑民教授临证经验的学习与总结,旨在阐述地黄丸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为肿瘤的中医药辨证施治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2025年10期 v.43;No.503 30-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6K]
  • 中医耳鼻喉专家洪铭教授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探析

    熊欣;陈铭;石颖;洪铭;

    探析洪铭教授在长期中医耳鼻咽喉临床工作中形成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洪师强调耳鼻喉科疾病辨证可运用脏窍经络相联理论,将整体与局部辨证相结合,以八纲辨证为本,脏腑辨证为主,标本兼治,体用结合,并注意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在治法上重视外治法,内服外用多种治疗方式并用,倡导饮食、心理调护等多维诊疗模式,食饮有节,情志相胜,针药并用,导引吐纳。善用现代检查手段,会通中西,各取所长。

    2025年10期 v.43;No.503 36-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1K]
  • 纪云西基于温阳利水法论治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临床经验

    张啸;纪云西;

    纪云西教授提出,甲状腺为气机运化、水液代谢之枢纽,与中焦脾胃、下焦肝肾等脏腑密切相关,其功能减退症需紧扣“命门火衰,气化失司,湿浊内聚”的核心病机。并基于《伤寒论》气化学说,确立“温阳利水,化痰通络”治法,以五苓二陈汤为核心方剂,振奋少阴真火,通利三焦枢机,兼以斡旋中焦气机,化痰浊而复运化,恢复“气化-水液”枢机之能,优化西药用量,减少长期依赖,彰显中医“治病求本,标本同治”的整体观优势。本文总结纪云西教授运用温阳利水法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的临床经验,以期为临床治疗甲减提供新的思路参考。

    2025年10期 v.43;No.503 4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8K]
  • 袁红霞教授基于“魄门亦为五脏使”理论经方辨治便秘经验

    施伟东;尤旭颖;袁红霞;

    “魄门亦为五脏使”出自《素问·五脏别论》,其既揭示人体生理机枢之奥秘,又为便秘等肠道顽疾之治疗提供了新视角。魄门,人身排泄废物之重关,其启闭有序,非独大肠传导之力,实则与心、肺、肝、脾、肾五脏之机能休戚相关,共构生理之和谐网络。五脏功能协调,气血充盈流转,魄门得以适时开阖,排便自然通顺,此中医“天人合一”之和谐观之体现。然五脏若有失和,气血瘀滞,魄门功能遂乱,便秘等肠道之疾由是而生。经方是指以《伤寒杂病论》为代表的汉代以前经典医药著作记载的方剂。袁红霞教授凭借深厚的中医理论底蕴与丰富的临床经验,洞察五脏机能之偏颇,以经典方剂为桴,调和气血,恢复五脏和谐,从而改善魄门功能,破解便秘难题,为中医药治疗肠道之疾别开新径。本文旨在从“魄门”与“五脏”相互为用之微妙关系入手,深度挖掘袁红霞教授运用经方治疗便秘之宝贵经验,以期为临床治疗便秘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2025年10期 v.43;No.503 49-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9K]

学术探讨

  • 基于“癌毒血枯”理论探讨肿瘤相关性贫血的中医辨治体系

    邬日新;田劭丹;侯丽;严香;

    肿瘤相关性贫血(CRA)是恶性肿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发展与肿瘤本身及治疗过程中正邪交争密切相关。中医学历来重视贫血的辨证论治,但肿瘤所致贫血病机更为复杂。现代名中医周仲瑛提出“癌毒”理论,认为“癌毒”贯穿肿瘤发生发展全过程,应从毒邪入手辨治癌症及其并发症。本文继承中医传统理论,以“癌毒血枯”理论为统领,构建“癌-毒-血-脏”互动病机链条,深入分析CRA的中医病因病机,并在此基础上探讨辨证治疗体系。

    2025年10期 v.43;No.503 55-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7K]
  • 基于圆运动六经辨证体系浅谈多重耐药菌肺炎论治体会

    唐文富;邓贤斌;郭栋伟;张华玲;户海宁;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和滥用,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中多重耐药菌肺炎日益增多,多重耐药菌肺炎患者发展为重症肺炎及多脏器功能不全的几率明显增加。中医可有效治疗RICU多重耐药菌肺炎,可减少抗菌药物使用、减少复发率,改善整体状态,促进患者康复。RICU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辨证多属本虚标实证,以“邪毒内伏”为标,“太阴不运,少阴不足”为本,治疗应补虚泻实,运中轴、行四轮,提出清热通腑以复右路之降,扶正托透以散三阴之邪,健补脾胃、通腑泻热以运轴,温肾助阳散阴寒以恢复气机圆运动的治法,为中医辨治多重耐药菌肺炎提供新思路。

    2025年10期 v.43;No.503 62-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2K]
  • 基于“热伏营血,瘀滞孙络”探讨糖尿病足溃疡的治疗思路

    李想;宋莹莹;郭海;

    糖尿病足溃疡(DFU)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探讨基于“热伏营血,瘀滞孙络”的理论治疗DFU的可行性与合理性。认为DFU的产生,以素体阴虚、脾肾不足的“本虚”为主,同时存在热伏营血、瘀滞孙络的“标实”病机特点,本虚标实,瘀热互结,变证迭起,造成DFU迁延难愈。治疗应标本兼顾,提出补益脾肾、益气养阴以治本,清营凉血、散瘀通络以治标的治疗原则,“补、清、散”的组方思路,以期为临床治疗DFU拓展新思路。

    2025年10期 v.43;No.503 72-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9K]
  • 浅析戴思恭学术思想论治反流性食管炎

    张文康;姜树民;

    反流性食管炎(GERD)属中医学“吐酸”“嘈杂”等范畴,其核心病机为脾胃升降失司、肝胃气逆。明代医家戴思恭承丹溪学派,尤擅脾胃病证治,李东垣脾胃学说中曾提出“胃气为本”“阳亢血虚”理论,强调“顾护胃气”与“气血动态平衡”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关键作用。结合戴氏著作《推求师意》《证治要诀》及现代研究,系统探讨应用其学术思想治疗GERD,如“调气机、护胃阴、化痰瘀”的辨治思路。戴氏理论对GERD的个体化治疗及并发症防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姜树民教授诊治GERD主张以和胃清胆为本,针对肝胃郁热、升降失宜、湿热停聚、损伤胃阴的病机,以养阴清胃、清利湿热、调畅气机、制酸止痛为法,利用药物间相辅相成、相互制约之性,精心配伍,灵活选药,执简驭繁,延缓甚至阻断疾病进展,减轻患者痛苦,可为现代中医临床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参考。

    2025年10期 v.43;No.503 79-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5K]
  • 从肝论治功能性消化不良

    钟泽明;梁健宁;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消化系统疾病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生认为与胃肠功能的失调、内脏的高敏感性、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胃肠激素的紊乱等有关。更重要的是,研究发现其与心理情志因素密切相关,故治疗上除针对症状使用促胃肠动力、抑酸等药外,常需加用抗抑郁焦虑药物。中医认为,功能性消化不良归属于“胃脘痛”“痞满”范畴,其病位在脾、胃,与肝密切相关。“肝为起病之源,胃为传病之所”,“肝主疏泄”,故醒胃必先制肝,培土必先制木,强调调畅肝气在治疗中的首要地位。从肝论治功能性消化不良,在健脾和胃基础上兼以疏肝,临床上可收到立竿见影之功效。

    2025年10期 v.43;No.503 85-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5K]
  • 基于“魄门亦为五脏使”探析功能性便秘的论治

    黄毅君;时晶;

    功能性便秘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疾病,随着人们生活节奏、饮食习惯等的改变,其发病率逐年升高。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具有疗效显著、安全性高、方法多样、药物依赖性小等优势。《黄帝内经》言“魄门亦为五脏使”,功能性便秘的病机与五脏均有密切联系,其中宣降失司,其职在肺;升降失调,其司在脾;疏泄失职,其权在肝;阴阳两虚,其本在肾;神明失主,其主在心,五脏功能的失调均会引起功能性便秘。另外注重脏腑之间的升降相因、五行生克等关系,辨证不拘泥于一脏一腑,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2025年10期 v.43;No.503 90-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1K]

临床研究

  • 小柴胡汤加味调节室性早搏患者心率变异性及中医症状积分的回顾性研究

    赵记涛;乔孟超;郭晶晶;

    目的 探究小柴胡汤加味对室性早搏患者心率变异性及中医症状积分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2024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6例室性早搏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差异分为对照组(酒石酸美托洛尔片治疗,n=52)与观察组(酒石酸美托洛尔片+小柴胡汤加味治疗,n=54)。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中医症状积分、心率变异性指标[全部窦性心搏RR间期标准差(SDNN)、RR间期平均值标准差(SDANN)及相邻RR间期差值均方根(RMSSD)]、室性早搏发作次数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45%(51/54),高于对照组的80.76%(42/52)(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症状积分均呈降低趋势,且观察组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SDNN、SDANN以及RMSSD均呈升高趋势,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以上指标水平更高(P<0.05)。治疗后,两组室性早搏发作次数均减少,且观察组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柴胡汤加味治疗可有效提高室性早搏患者临床疗效,缓解其症状,提高心率变异性,且具有较好安全性,可为室性早搏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新的选择。

    2025年10期 v.43;No.503 95-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1K]
  • 复方黄连素片联合马应龙痔疮膏及红霉素软膏治疗炎性外痔(湿热藴结型)的临床观察

    何小姣;肖金鱼;龚必焱;鲁基永;曹均;杨万琼;温辉;

    目的 评估复方黄连素片联合马应龙痔疮膏及红霉素软膏治疗炎性外痔(湿热藴结型)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120例在我院接受诊治的炎性外痔(湿热藴结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每组60例患者。对照组给予马应龙痔疮膏+红霉素软膏治疗,观察组给予复方黄连素片联合马应龙痔疮膏+红霉素软膏治疗。记录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视觉疼痛评分量表(VAS)评分、数字疼痛评分量表(NRS)评分、血清炎症因子、中医证候积分、症状体征转归时间,以及两组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VAS评分、NRS评分、血清炎症因子、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减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复方黄连素片联合马应龙痔疮膏及红霉素软膏治疗炎性外痔(湿热藴结型)可有效改善症状体征,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疼痛,改善患者痔核体积、临床便血、肛门坠胀不适感等急性期症状,且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2025年10期 v.43;No.503 101-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0K]
  • 耳穴揿针联合中药脐贴防治晕动症的疗效评价

    黄晓燕;许丽梅;林楚镇;罗芳芳;夏婧;郭越;邓伶俐;戚周强;林木南;

    目的 分析耳穴揿针联合中药脐贴防治晕动症的疗效。方法 本研究选取2021年10月~2024年10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96例晕动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耳穴揿针组和联合干预组,每组32例。空白对照组不给予任何治疗措施,耳穴揿针组给予耳穴揿针进行治疗,联合干预组在耳穴揿针基础上联合中药脐贴进行治疗,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行为学数据、心电数据、胃电数据和激素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后,联合干预组晕动症易感性评分、晕动刺激过程中的Graybiel评分、晕动刺激后的胃电紊乱节律百分比以及血清中的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和皮质醇水平低于耳穴揿针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耳穴揿针组晕动症易感性评分、晕动刺激过程中的Graybiel评分、晕动刺激后的胃电紊乱节律百分比以及血清中的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和皮质醇水平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联合干预组晕动刺激后的QT间期、PR间期和QRS时限短于耳穴揿针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耳穴揿针组晕动刺激后的QT间期、PR间期和QRS时限短于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 耳穴揿针联合中药脐贴防治晕动症的效果良好,可以降低晕动症易感性,减轻患者晕动症症状,其作用机制主要与调节自主神经平衡、稳定胃肠电活动及抑制应激激素释放等相关,且联合干预的疗效显著优于单一干预,为晕动症治疗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新思路,在临床中值得推广应用。

    2025年10期 v.43;No.503 108-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0K]
  • 针刺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

    朱仁豪;向泽东;刘婵娟;张茂;

    目的 探讨针刺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卒中后患者手功能康复疗效。方法 选择170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85例。治疗组进行针刺+重复经颅磁刺激+康复训练+基础治疗,对照组进行重复经颅磁刺激+康复训练+基础治疗。治疗2个疗程(1个月)后评估患者上肢功能,疗效评定采用NIHSS评分、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Brunnstrom上肢运动功能分期、改良Ashworth肌张力评定分级。结果 试验组治疗后NIHSS、改良Ashworth肌张力评定分级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Fugl-Meyer评分、Brunnstrom上肢运动功能分期评分试验组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常规康复和基础治疗基础上,加用针刺联合rTMS治疗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其疗效显著优于单纯使用rTMS联合常规康复和基础治疗。该联合方案能更有效地改善神经功能缺损,促进上肢运动功能恢复,提高运动恢复阶段,降低肌张力,具有显著的临床协同增效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25年10期 v.43;No.503 114-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6K]
  • 针刺内关对广泛性焦虑症DKT曲线参数及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曾莹;张阳;黄硕;徐鹤;江文艺;刘道楠;程凯;

    目的 观察针刺广泛性焦虑症(GAD)患者内关穴前后可视化柯氏音动脉血压测量仪(DKT)曲线参数,并分析DKT曲线参数与心率变异性(HRV)的相关性。方法 招募66例GAD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33例)和药物组(33例),正常健康者30例为空白组。针刺组予0.35mm×25mm绝缘针,直刺双侧内关穴与非经非穴处0.5寸(掌长肌腱尺侧部),电针疏密波(4Hz/20Hz),每周3次,每次20min,治疗4周。药物组予劳拉西泮,0.5mg/次,睡前30min一次,服用4周。空白组不治疗,仅测一次DKT曲线。针刺组、药物组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测DKT曲线,针刺组同时测量HRV频域指标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LF/HF。比较:(1)针刺组与药物组治疗前后DKT曲线变化差异;(2)针刺组DKT曲线与HRV的相关性;(3)空白组与GAD患者(针刺组、药物组)基线DKT曲线差异。结果 与健康者比较,GAD患者DKT曲线参数均明显偏高(P<0.05);治疗后,针刺组a_pri、d_pri、e_pri及标准差显著低于药物组(P<0.05),两组治疗后DKT曲线参数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HRV分析显示,针刺组治疗后LF(77.90<113.50,P=0.001)、LF/HF(0.47<1.15,P<0.001)显著下降,HF显著升高(140.40>82.80,P=0.034)。相关性分析表明,LF与a_pri、c_pri、最大峰值呈正相关(r>0,P<0.05),HF与a_pri、d_pri、最大峰值呈负相关(r<0,P<0.05),LF/HF与a_pri、c_pri、d_pri、最大峰值正相关(r>0,P<0.05)。结论 GAD患者DKT曲线参数明显升高,针刺治疗能有效改善GAD患者的DKT曲线参数及心率变异性,并且两者间具有一定相关性。

    2025年10期 v.43;No.503 121-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8K]
  • 电针合谷和内关穴辅助局部麻醉在老年经皮椎间孔镜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黄琼燕;邹春云;林鉴;史明;

    目的 探讨电针合谷和内关穴辅助局部麻醉在老年经皮椎间孔镜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60例接受经皮椎间孔镜术治疗的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研究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予以1%利多卡因混合0.375%罗哌卡因局部浸润麻醉;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电针刺激合谷穴和内关穴。分别于不同时间点测定患者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视觉模拟评分(VAS)及Ramsay镇静评分。统计患者术中补救镇痛率、不良反应、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 T1、T2、T3时,研究组HR及MAP低于对照组(P<0.05);T1、T2、T3时,研究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Ramsay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中补救镇痛率低于对照组(3.33%vs 23.33%)(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71.83±5.40min vs 73.10±6.32min)、住院时间(2.70±0.59d vs 2.90±0.60d)及术后1个月ODI(15.93±3.01%vs 16.90±3.25%)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无统计学差异(10.00%vs 16.67%)(P>0.05)。结论 电针合谷和内关穴辅助局部麻醉可为老年经皮椎间孔镜术患者提供满意的镇静镇痛效果,减少术中补救镇痛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2025年10期 v.43;No.503 129-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6K]
  • 复元活血汤联合前侧入路微创钢板接骨术在肱骨干中下段骨折中的应用效果

    陈洺宇;朱松峰;慕志广;

    目的 回顾性分析复元活血汤联合前侧入路微创钢板接骨术(MIPO)在肱骨干中下段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我院2021年6月~2024年6月135例肱骨干中下段骨折患者临床资料,1∶1匹配设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n=67)、研究组(n=68),对照组进行前侧入路MIPO,研究组加用复元活血汤。对比2组疗效、中医证候积分、骨折愈合时间、骨代谢指标、凝血功能、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86.76%)高于对照组(62.69%)(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研究组中医证候积分更低(P<0.05);研究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研究组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BGP)、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更低,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更高,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更长(P<0.05)。结论 复元活血汤联合前侧入路MIPO治疗肱骨干中下段骨折可提高疗效,降低高凝状态,改善骨代谢功能,缩短骨折愈合时间。

    2025年10期 v.43;No.503 135-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1K]
  • 佛山伤科正骨联合夹板固定治疗尺骨内生软骨瘤合并桡骨下段骨折1例

    卜震林;陈捷军;周活龙;严国新;严瑞昆;彭建琳;李炎烨;符名赟;

    报告1例患儿尺骨中下段多发内生软骨瘤,导致尺骨短缩畸形,继发桡骨向尺侧弯曲畸形和下尺桡关节脱位,在此基础上暴力损伤致桡骨下段骨折的病例,骨折远端向背侧、尺侧移位,属于不稳定型骨折。运用佛山伤科正骨进行手法复位和夹板固定,并在后续复诊中分析复查的X线图像,判断骨折的移位趋势,根据图像中测量到的客观数据来个性化、动态化地调整夹板和压力垫的位置、厚度,得到满意的治疗效果,为类似病例提供了可量化的中医正骨诊疗方案。

    2025年10期 v.43;No.503 141-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2K]

药理研究

  • 一贯煎联合丰富环境通过海马GLP-1R/BDNF/TrkB通路改善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的机制研究

    梁清芳;王红艳;文志飞;宋治明;范亮亮;刘林峰;张先庚;

    目的 基于海马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GLP-1R)/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原肌球蛋白相关激酶B(TrkB)通路探讨一贯煎及其联合丰富环境对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T2DCD)大鼠神经可塑性的调控机制。方法 48只SPF级Sprague Dawley(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模型组(M)、一贯煎组(Y)和形神共养组(X)(各12只)。采用高脂饮食联合链脲佐菌素(40mg/kg,腹腔注射)诱导2型糖尿病模型(血糖≥16.7mmol/L为成功),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CUMS)构建抑郁模型,强迫游泳实验(FST)及旷场实验(OFT)与C组有差异为造模成功。Y组予一贯煎灌胃(6.25g·kg~(-1)·d~(-1)),X组联合丰富环境干预。干预6周后检测血糖、抑郁行为学,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胰高糖素样肽-1(GLP-1)、BDNF水平,蛋白质免疫印迹实验(WB)检测海马GLP-1R、BDNF、TrkB蛋白,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和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染色观察海马病理变化。结果 (1)血糖:干预4周X组血糖低于模型组(P<0.05),6周后Y组、X组均降低(P<0.05);(2)行为学:与M组比,Y组、X组FST不动时间减少(P<0.01),X组大鼠运动总路程和中央访问时间增加(P<0.05);(3)分子指标:X组血清GLP-1、BDNF水平高于模型组(P<0.05),两干预组海马BDNF、TrkB蛋白表达均上调(P<0.01),且X组GLP-1R表达升高(P<0.05);(4)病理学:Y和X组海马神经元排列改善,细胞凋亡率较M组降低(P<0.01)。结论 一贯煎及其联合丰富环境疗法可通过激活GLP-1R/BDNF/TrkB通路改善T2DCD大鼠糖代谢及抑郁样行为,其机制与增强神经可塑性及抑制神经元凋亡相关,为中医药多靶点干预提供了实验依据。

    2025年10期 v.43;No.503 152-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0K]
  • 四逆汤调控线粒体自噬及巨噬细胞极化对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影响

    刘哲;马超;李民涛;杨建飞;周颖;杨沁彤;方豫东;

    目的 观察四逆汤调控线粒体自噬及巨噬细胞极化对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形成的影响。方法 四逆汤灌胃Wistar大鼠制备含药血清,选用RAW 264.7巨噬细胞系作为研究对象,分组为空白组(BG)、模型组(MG)、四逆汤低剂量组(LDG)、中剂量组(MDG)和高剂量组(HDG),BG组细胞正常培养,其余组均以1μg/mL脂多糖(LPS)刺激24h建立AS模型,LDG、MDG、HDG组在LPS刺激24h后分别给予5%、10%、15%的四逆汤含药血清干预。收集各组细胞上清,MTS法评估细胞活性,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促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抗炎细胞因子IL-10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M1型和M2型巨噬细胞标志物[CD16/32、环氧合酶-2(COX2)、精氨酸酶-1(Arg1)、CD206]及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帕金蛋白(Parkin)、FUN14结构域包含蛋白1(FUNDC1)、促泛素结合衔接子(p62)]的表达,Seahorse细胞能量测定法检测氧消耗速率(OCR)和细胞外酸化速率(ECAR)水平。结果 与MG组相比,LDG、MDG、HDG组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加,细胞活性明显提升(P<0.05),促炎因子IL-6、TNF-α的mRNA表达明显降低,抗炎因子IL-10的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5),M1型标志物(CD16/32、COX2)的蛋白表达明显减少,M2型标志物(Arg1、CD206)的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线粒体自噬蛋白LC3、Parkin及FUNDC1表达明显减少,P62表达明显增加(P<0.05),OCR明显升高,ECAR明显降低(P<0.05)。结论 四逆汤可通过调控巨噬细胞极化状态和线粒体自噬,有效恢复巨噬细胞能量代谢,减轻炎症反应,改善线粒体功能,从而稳定AS斑块的形成。

    2025年10期 v.43;No.503 161-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0K]
  • 益气复元膏方对气虚疲劳小鼠模型的行为学影响及代谢组学分析

    仲茂凤;龚鹏;张晓天;

    目的 气虚体质是常见的亚健康体质之一,疲劳为其重要表现之一,我科特色专利益气复元膏方能有效改善气虚疲劳症状,本研究旨在探索益气复元膏方改善气虚疲劳的潜在机制。方法 雄性昆明小鼠37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YQFYG-L组(益气复元膏方低剂量组)、YQFYG-H组(益气复元膏方高剂量组)、阳性对照辅酶Q10组。采用饮食控制法+负重游泳实验建立气虚疲劳小鼠模型。建模后予益气复元膏方(330mg/kg、660mg/kg)及辅酶Q10(25mg/kg)灌胃干预3周。比较小鼠一般状态、体重及行为变化,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PLC/MS)进行代谢组学分析。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小鼠表现出气虚症状,包括毛发无光泽、精神萎靡以及体重下降,负重游泳时间明显缩短,胸腺、脾脏指数明显降低(P<0.05),而益气复元膏方及辅酶Q10干预均能显著改善上述症状,且以YQFYG-H效果最优。代谢组学分析显示小鼠的代谢谱发生显著变化。KEGG分析表明,脂类(尤其是磷脂)和肽类(主要是氨基酸)占主导地位。聚类分析发现某些代谢物(如Dodecanedioic acid)存在显著差异。组间差异分析显示,Edaravone、Cirsimaritin和1,11-Undecanedicarboxylic acid为VIP值最高的代谢物,且脂质代谢和氨基酸代谢通路在益气复元膏方组与模型组之间显著富集,是益气复元膏方发挥疗效的潜在关键生物标志物。结论 益气复元膏方能改善气虚疲劳小鼠模型的运动耐力、免疫功能及代谢谱,这些发现凸显了益气复元膏方干预气虚疲劳的潜力,为进一步优化治疗策略提供了实验基础。

    2025年10期 v.43;No.503 168-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5K]
  • 活血化瘀合剂对兔膝骨关节炎模型TGF-β1/Smad信号通路干预作用

    熊逸啸;白林寒;汤祖宇;李艾佳;肖珲玥;沈诚苇;欧梁;余毅;

    目的 探讨活血化瘀合剂对兔膝骨关节炎(KOA)模型TGF-β1/Smad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方法 将30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中药复方组以及阳性药物组,改良Hulth法造模成功后,按组灌胃给药,连续4周。四周后取新西兰兔膝关节软骨,观察兔关节软骨损伤程度,检测PPAR、PARP1、TGF-β1、Smad2/3和p-Smad2/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模型组兔关节软骨损伤明显,Mankin评分结果高于空白组和假手术组(P<0.01),PPAR、PARP1表达上升,TGF-β1、p-Smad2/3蛋白表达水平下降,TGF-β1、p-Smad2/3、Col1A1的mRNA表达下降(P<0.01);中药复方组和阳性药物组Mankin评分结果低于模型组(P<0.01),TGF-β1、p-Smad2/3蛋白表达水平高于模型组,且TGF-β1、p-Smad2/3、Col1A1的mRNA表达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 活血化瘀合剂可通过调控兔膝骨关节炎模型TGF-β1/Smad信号通路,升高TGF-β1/Smad信号通路相关蛋白水平,保护关节软骨,对KOA具有干预作用。

    2025年10期 v.43;No.503 179-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4K]

中医药管理

  • 基于数据挖掘中国-柬埔寨中医药中心疾病谱特征与地域因素分析

    税利蓉;李慧英;陈虹林;张志鸿;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研究中国-柬埔寨中医药中心2024年接诊病例的疾病谱分布、性别差异、年龄等特征,探讨疾病的影响因素及与柬埔寨当地气候、饮食习惯的关联。方法 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收集2024年1月~2024年12月就诊于考斯玛中柬友谊中医门诊(中国-柬埔寨中医药中心)的所有病例,信息包括性别、年龄、主诉、诊断及所属病种,将资料录入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4306例病例(男性2201例/51.10%,女性2105例/48.90%),青壮年组(15~44岁)占比最高(51.63%)。前三位高频出现的病种为脾胃病(19.65%)、心脑血管疾病(17.32%)和肺病(14.25%)。进一步研究了前三位病种的好发年龄、发病气候、性别差异,结果发现不同疾病谱的好发年龄、性别间有明显差异,部分疾病谱与当地自然环境及饮食习惯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 中国-柬埔寨中医药中心疾病谱以脾胃病为主,其次为心脑血管疾病和肺病;极热和降雨量骤增是疾病高发的原因。

    2025年10期 v.43;No.503 187-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8K]

文献研究与综述

  • 脊髓损伤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谢一舟;雷富豪;詹雨晨;李统;余洋;

    脊髓损伤(SCI)致残率高,现代医学疗法效果有限且多伴不良反应。中医药凭借其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体系,在SCI治疗中展现出独特潜力。本文系统梳理中医药在SCI领域的研究进展:首先基于中医经典理论阐释SCI核心病机“瘀血阻络、督脉损伤、枢机不利”;进而围绕“分期辨证(急性期活血化瘀、恢复期补益肝肾)”原则,详述代表性中药复方、单体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揭示其多靶点作用机制(抗炎、抗氧化、抗凋亡、促再生);重点分析针灸疗法通过“通督调神、疏经通络”改善神经功能及二便障碍的效应与机制;概述中药外敷、拔罐、推拿等特色外治法在并发症管理中的应用;探讨中医药与现代科技(电刺激、再生医学、纳米技术)结合的优势与前景。然而,当前研究仍存在基础机制探索深度不足、临床研究设计(样本量、盲法、异质性)及标准化欠缺等问题。未来需深化中医理论指导下的机制研究,开展高质量多中心临床研究,制定标准化指南,并充分利用现代科技赋能,进一步彰显中医药在SCI综合康复中的整体调节优势和个体化治疗特色。

    2025年10期 v.43;No.503 193-2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1K]
  • 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机制研究进展

    连诗婧;童禄缘;张蓝;徐艳秋;吴晓;

    慢性疲劳综合征是一种以严重疲劳为特征的疾病,常伴随免疫系统、神经内分泌系统等多个系统的功能失调。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疗效确切,本文梳理了针灸在改善免疫系统、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恢复脑-肠轴稳态、优化线粒体/能量代谢效率及缓解疲劳相关症状方面的作用机制,为探索针灸疗法在缓解慢性疲劳综合征方面的作用机制提供理论依据,同时,这对于构建针灸抗疲劳治疗策略具有潜在的实用价值。

    2025年10期 v.43;No.503 203-2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8K]
  • 针药并用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Meta分析

    杨思邈;王建芳;王志斌;李薇;黄亚芳;蒋婉婷;庞家乐;陈润花;

    目的 评价针药并用法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查找国内外关于针药并用法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日期自建库到2025年5月1日。运用RevMan 5.4和Stata 17软件进行有效率、药物不良反应的Meta分析。结果 通过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后获得22个随机对照试验,包括247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总有效率[RR=1.32,95%CI(1.27,1.37),P<0.00001]、粪便性状[WMD=0.57,95%CI(0.38,0.76),P<0.00001]、排便费力程度[WMD=0.63,95%CI(0.47,0.80),P<0.00001]、排便时间[WMD=0.58,95%CI(0.39,0.77),P<0.00001]、排便频率[WMD=0.66,95%CI(0.39,0.92),P<0.0001]、中医症状总积分[WMD=3.26,95%CI(2.08,4.44),P<0.0001]、结肠传输试验[WMD=6.15,95%CI(4.25,8.04),P<0.00001]、不良反应发生率[RR=0.25,95%CI(0.10,0.64),P<0.01]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针药并用法治疗慢传输型便秘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性好。

    2025年10期 v.43;No.503 212-2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56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