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 emailalert searchbtn searchbox tablepage yinyongbenwen piczone journalimg journalInfo searchdiv qikanlogo popupnotification gaojisousuo advsearchresultpage gaojisousuocharts
标题 关键词
作者 作者单位
通讯作者 基金
DOI 栏目
摘要
时间范围 -
重 置 检 索   简单检索

文献

排序: 时间 相关度 下载频次 被引频次
临床研究

增乳汤加减联合穴位按摩对气血虚弱型产后缺乳患者乳汁分泌及E_2、P、PRL的影响

余玲玲;吴金兰;

目的 探讨增乳汤加减联合穴位按摩对气血虚弱型产后缺乳患者乳汁分泌及雌二醇(E_2)、孕酮(P)、催乳素(PRL)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4年1月~2025年3月于安徽省芜湖市中医医院就诊的104例气血虚弱型产后缺乳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2例。对照组给予穴位按摩治疗,观察组给予增乳汤加减配合穴位按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心理状态[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乳房饱满程度及E_2、PRL、P等性激素指标,治疗前、治疗后1d、3d、7d的泌乳量及乳房胀痛情况[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并记录患者母乳喂养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46%,高于对照组的73.08%(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SDS、SAS评分及E_2、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乳房饱满程度及PRL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d两组泌乳量均较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3d、7d,两组泌乳量均增多,且观察组泌乳量多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d、3d、7d,两组VA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母乳喂养成功率为75.00%,高于对照组的53.85%(P<0.05)。结论 增乳汤加减联合穴位按摩可有效提升气血虚弱型产后缺乳患者乳汁分泌量,调节性激素水平,改善中医证候、心理状态及乳房胀痛情况,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

2025 年 08 期 v.43 ;
[下载次数: 4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2 ] HTML PDF 引用本文
中医药管理

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中西医人才培养策略与实践探索

石娜;夏庆;

建设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是提升中西医结合水平的重要战略举措,而人才培养则是这一战略实施的核心环节。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为例,探索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如何精准契合综合医院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的独特属性,打造一条独具特色的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新路径。通过构建“层次分明、类别清晰、衔接有序”的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体系,创新性地设计覆盖研究生教育、博士后培养、中医类别临床医师以及西医医师中西医结合能力提升的全链条培养方案,以期推动中西医结合的可持续发展。

2025 年 08 期 v.43 ; 四川省名中医工作室建设项目(川中医药办函[2022]36号);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2024年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项目(HXYJS202419)
[下载次数: 10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1 ] HTML PDF 引用本文

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张巍;宁云峰;刘慧;杜晟霖;

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数千年智慧的结晶,不仅是守护人类健康的医学瑰宝,更是承载着深厚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与生命智慧的文化遗产,是增强民族自信、推动文化输出的重要支点。本文立足于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的现实意义、功能定位、建设原则等理论基础,系统分析当前基地建设中存在的资源整合联动不够、宣传推广创新不足、专业人才严重匮乏、缺乏长效运营机制等现实问题。在此基础上,从顶层设计层面构建“三维一体”建设框架、打造沉浸式体验生态、建立跨界协同机制、探索可持续发展模式,提出智能化升级、国际化拓展、标准化建设、生态化发展等可持续发展策略,旨在为破解中医药文化“传而不广、承而不新”的困境提供理论支撑,为推动中医药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注入实践动能。

2025 年 08 期 v.43 ; 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科学技术研究专项课题(2023MS538)
[下载次数: 7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1 ] HTML PDF 引用本文
临床研究

龙胆泻肝汤加减方治疗皮肤病验案举隅

张玉;赵明川;

龙胆泻肝汤作为清泄肝胆实火,清利肝经湿热的经典方剂,在湿热内蕴型皮肤病治疗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文章通过湿疹、带状疱疹、尖锐湿疣三则典型案例,分析探讨该方剂的临床适用规律。针对肝胆湿热证核心病机,根据皮损形态及伴随症状,以龙胆泻肝汤为基本方辨证化裁,可有效缓解皮损红肿、渗出、灼热、疼痛症状,缩短病程,同时改善体内湿热环境,有效降低复发率。

2025 年 08 期 v.43 ;
[下载次数: 8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4 ] HTML PDF 引用本文
学术探讨

从“阳郁”视角探析甲状腺功能异常的病机及辨治

宋林瑞;岳仁宋;张博荀;隆采奕;

从“阳郁”的视角出发,通过梳理甲状腺的生理特性,并结合中医在甲状腺疾病中的临床与理论差异,提出甲状腺功能异常属于中医“阳郁病”范畴,其核心病机为“相火伏郁”,个体差异是疾病后续传变的关键因素。治疗上以“畅达枢机”为总纲,根据具体临床情况灵活加减,常用小柴胡汤以调达少阳,龙胆泻肝汤、白虎加人参汤清泄邪火,配合理气、滋阴、解郁等法,综合运用抗免疫中药,最终恢复少阳相火的正常功能,以达“重者可差,轻则可愈”之效。

2025 年 08 期 v.43 ;
[下载次数: 7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4 ] HTML PDF 引用本文
药理研究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探讨经典名方二冬汤治疗糖尿病的作用机制

陈红;施静;雷双富;袁坤;张帆;游元元;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探讨经典名方二冬汤治疗糖尿病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获取二冬汤的活性成分和靶点。通过药物靶标数据库(TTD),GeneCards、OMIM数据库收集疾病靶点。筛选出与糖尿病(DM)的交集靶点。运用STRING11.5数据库和Cytoscape3.9.1软件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采用Matescape3.5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通过分子对接将关键靶点与活性成分的相互作用进行验证。结果 二冬汤方中共筛选到槲皮素,山奈酚,淫羊藿素,豆甾醇,汉黄芩素,黄芩新素等22个活性化合物,通过调控脂联素(ADIPOQ),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1),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2(IL2)等18个关键靶点,参与异种生物刺激的反应,氧化还原酶活性,细胞对脂质的反应,对氧气水平的反应,对激素的反应,调节脂质代谢过程,调节激酶活性等多个生物过程,影响白介素-17、流体剪切应力,脂肪细胞因子信号传导,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胰岛素抵抗,胰岛素,胆固醇代谢,多巴胺能突触,胰高血糖素,脂肪消化和吸收,淀粉和蔗糖代谢等161个信号通路发挥治疗糖尿病的作用。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槲皮素等主要活性化合物与关键靶点结合稳定。结论 二冬汤可通过调控多通路、多靶点治疗糖尿病。

2025 年 08 期 v.43 ; 成渝文化教育研究院重点课题(CYY-HX2021029902)
[下载次数: 12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1 ] HTML PDF 引用本文
临床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发性突聋1例临床案例分析

柴峰;王俊杰;

特发性突聋中医称“暴聋”,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疾病之一,发病较为突然。目前其发病原因及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其治疗及预后具有复杂性和不明确性,对于中重度的耳聋尚缺乏有效手段。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1例特发性突聋,用常规西医治疗效果不佳,根据中医辨证为脾虚痰湿,虚实夹杂之证,治以健脾化湿、通窍聪耳,采用参苓白术散加减,并且同时联合针刺治疗,取得非常满意的效果。显示合理的中西医联合治疗优于单一用药效果,其治疗效果也明显优于单纯中医或者西医治疗。

2025 年 08 期 v.43 ;
[下载次数: 4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5 ] HTML PDF 引用本文

揿针治疗对儿童近视患者脉络膜厚度的影响

刘婉君;郑丽绵;祁勇军;许懋;叶湘湘;

目的 探究揿针治疗对儿童近视患者脉络膜厚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9月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眼科门诊收治的儿童真性近视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76只患眼,单焦点框架眼镜视力矫正)和揿针组(40例,75只患眼,单焦点框架眼镜视力矫正+穴位揿针治疗9周)。比较两组的视力、等效球镜度数(SE)、脉络膜厚度、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揿针组的治疗结束后6个月(6M)裸眼视力低于治疗前,对照组的6M裸眼视力和SE低于治疗前和治疗结束时,且与对照组相比,揿针组治疗结束后3个月(3M)、6M的裸眼视力较高,SE较低(P<0.05);揿针组的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揿针组治疗结束时、3M、6M的中心凹、上方、下方、鼻侧、颞侧脉络膜厚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揿针组和对照组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揿针治疗可有效维持患者的脉络膜厚度、保护裸眼视力、改善屈光度,提高框架眼镜屈光矫正的疗效,在治疗儿童近视中疗效确切、安全性良好。

2025 年 08 期 v.43 ; 珠海市医学科研项目(2220009000176)
[下载次数: 8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1 ] HTML PDF 引用本文
方药研究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川医治疗湿阻病的用药规律

舒文韬;邹景霞;苏凯;

目的 本研究运用数据挖掘分析四川省名中医苏凯主任医师治疗湿阻病的临证经验及用药规律,进而总结川派中医治疗湿阻病的经验。方法 采集湿阻病临床相关医案,使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中的相关统计方法进行数据挖掘,分析苏凯主任医师治疗该病的常用药物、核心组合及新方规律。结果 本研究对128首湿阻病的方剂进行分析,发现方剂中有49味中药高频应用,频次居前5位的中药分别为薏苡仁、柴胡、陈皮、茯苓、炒苍术。通过关联规则挖掘出核心组合14组,通过聚类分析得到新方7个。结论 苏凯主任医师治疗湿阻病用药多以理气健脾化湿药为主,体现了标本兼施,寒温并用的临证思想。

2025 年 08 期 v.43 ; 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国中医药人教函[2022]76号)
[下载次数: 2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1 ] HTML PDF 引用本文
临床研究

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应用脉络舒通丸联合伊伐布雷定治疗的效果观察

王冲强;闫瑞;方莉娜;

目的 探讨脉络舒通丸联合伊伐布雷定治疗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4年1月于本院接受PCI治疗的7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5例、研究组35例。对照组予以伊伐布雷定治疗,研究组予以脉络舒通丸联合伊伐布雷定治疗。统计对比2组疗效、术后6个月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心肺功能[最大摄氧量(VO_(2max))无氧阈(AT)、氧脉搏、左室射血分数(LVEF)、第1s用力呼气容积(FEV_1)、最大自主通气量(MVV)]、冠脉血流参数[收缩期峰流速(SPV)、舒张期峰流速(DPV)、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FVR)、舒张期时间速度积分(CTV_1)]、炎症-氧化应激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甲壳质酶蛋白40(YKL-4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晚期蛋白氧化产物(AOPP)、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微血管功能[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栓素A2(TXA2)]水平。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4.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57%(P<0.05);研究组治疗后VO_(2max)、AT、氧脉搏、LVEF、FEV_1、MVV、SPV、DPV、CFVR、CTV_1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血清IL-6、YKL-40、TNF-α、AOPP、ET-1、TXA2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NO、VEGF、SOD、GSH-Px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应用脉络舒通丸联合伊伐布雷定治疗的疗效确切,可改善心肺功能,促进冠脉血流恢复,缓解炎症-氧化应激反应,改善微血管功能,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且具有一定安全性。

2025 年 08 期 v.43 ;
[下载次数: 3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1 ] HTML PDF 引用本文
1 2 3 4 5 6 7 8 .... 下一页 尾页

引用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MLA格式引文
APA格式引文
检 索 高级检索